聽新聞
0:00 0:00

科學證明!「常吃1類食物」讓人更空虛 悲嘆:越吃越不快樂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研究發現,長期吃高熱量食物會讓人對這些食物的滿足感下降,卻又停不下來,最後一步步走向肥胖。(示意圖/Pixabay)

▲研究發現,長期吃高熱量食物會讓人對這些食物的滿足感下降,卻又停不下來,最後一步步走向肥胖。(示意圖/Pixabay)

很多人腦中常想著炸雞、火鍋,但真的吃下去時,卻未如預期來得過癮,而感失望。醫師黃軒表示,一篇研究發現,長期吃高熱量食物會讓人對這些食物的滿足感下降,卻又停不下來,最後一步步走向肥胖。然而,透過少吃高油脂食物等方式,人仍能重新找回食物的快樂,打破「越吃越不快樂」的惡性循環。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其臉書表示,一項由加州柏克萊分校的Stephan Lammel團隊在頂尖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指出,長期吃高熱量食物會讓大腦的「快樂開關」失靈,導致人對這些食物的滿足感下降,卻又停不下來,最終一步步走向肥胖。

他表示,人的大腦有個「快樂工廠」,專門將吃東西的滿足感打包送到大腦。這個工廠的燃料是一種「神經降壓素」的信號。當人咬下一口酥脆的炸雞時,此信號會讓工廠全力開動,釋放出滿滿的幸福感,但長期高脂飲食會讓人還是會想吃這些東西,但吃下去的快樂卻越來越少。更誇張的是,這機制還會讓人陷入一個惡循環的怪圈:想吃、吃了不滿足、還是繼續吃。

黃軒提供下列的健康飲食建議:

1. 避免高脂飲食:少吃高油高糖加工食品,多吃蔬果、全穀類和蛋白質,可提高飽足感。

2. 適量運動:運動可調節大腦多巴胺訊號,有助於獎賞迴路的健康。

3. 多元飲食:多變換食物種類和口味,避免對單一高脂口味習慣,保持新鮮感。

4. 規律作息與壓力管理:保持良好睡眠和適度放鬆,有助穩定食慾和情緒。

他表示,過多油脂會改變大腦獎賞迴路,使食物失去美味。然而,透過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人能能重新找回食物的快樂,打破「越吃越不快樂」的惡性循環。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