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據《韓聯社》2日報導,中國政府近日透過多個外交管道,探詢南韓總統李在明是否會出席將於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即中國閱兵)。若李在明最終決定出席,他將成為繼前總統朴槿惠後,第二位踏上天安門廣場的南韓總統。

▲李在明是否出席9月中國閱兵,成了南韓政府一大難題。(圖/翻攝自李在明官方臉書)
這項邀請之所以引發國際關注,不僅因為距離上一次南韓總統受邀已有十年之久,也因為李在明政府甫於6月上任,對外政策尚未完全定調,此行將可能成為其外交方向的「試金石」。
中方探詢 正式邀請尚未發出
根據南韓外交界消息,中國尚未發出正式邀請函,但已透過外交與其他非官方管道向南韓政府「打聽」李在明出席的可能性;北京還可能考慮同步邀請美國總統川普參與同一活動,象徵性意味濃厚。
南韓一名高層官員證實:「我們正在審慎評估李總統是否出席。」外交部也低調表示:「這需要依據多種情勢來研判,有很多因素需納入考量。」
南韓政府參加與否受關注
李在明過去因對中國的友好言論引發華府關注,不過他上任後已表明將以韓美同盟為基礎,強化韓美日的三邊合作。若此時參與中國閱兵,勢必引發美方敏感反應,特別是在李在明尚未與川普進行首次一對一會晤之際,而這是過去所有南韓總統與在任美國總統之間的基本外交儀式。青瓦台方面透露,正在積極安排李與川普的會談,時間可能落在本月底左右。
此外,中方也被視為積極利用此次邀請作為修復中韓關係的契機,另外也考慮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將於今年出席在南韓舉辦的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雙方近期外交互動明顯頻繁,加上李在明上任以來也強調不與周邊國家發生不必要衝突,表明有意穩健管理與中國關係。

▲2015年南韓前總統朴槿惠曾冒著華府不滿風險,前往中國參加閱兵。(圖/翻攝自Pixabay)
回顧2015年朴槿惠的教訓
南韓政府在做出是否出席的最終決定前,可能會參考2015年朴槿惠的先例。當年她冒著華府不滿風險參加中國閱兵,希望藉此促使北京在北韓問題上扮演更積極角色。
但結果事與願違,隔年北韓即進行第四次核試並發射長程飛彈,南韓之後決定部署美國的「薩德系統」,導致中方展開報復性經濟制裁,雙邊關係急轉直下。
國際變局下的「閱兵外交」
這場閱兵不只是紀念活動,更牽動全球格局。俄羅斯總統普丁等多位與中國關係密切的領袖預計出席;在俄烏戰爭與中東衝突持續、全球進入類「新冷戰」格局之際,南韓總統若現身北京,無疑將牽動國際社會緊繃神經。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