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新聞/綜合報導

送課到偏鄉 中華電信基金會與VR行動車攜手科技教學
位在海拔400公尺山腰上、屬於特偏學校的新北市萬里區大坪國小,小朋友們在一輛造型前衛、配備雙顯示觸控屏、智慧錄播設備、5G高速網路的戰車前,戴著VR頭盔與感應器,全心投入VR沈浸式學習環境裡。小朋友上課前,老師們已先行體驗,了解VR科技如何帶來最新的智慧教學課程。
這是中華電信基金會與「臺灣智慧教與學推廣協會」,今年合作展開偏鄉VR教學的第一天,從位於北海岸的萬里區大鵬國小、萬里國小、大坪國小出發,一路到新竹五峰鄉深山裡的桃山國小,往南到高雄杉林區的新庄國小,即使是花、東等地的偏遠社區與小學,中華電信基金會都委請「臺灣智慧教與學推廣協會」理事長、也就是這輛「行動智慧車」的車主楊昌珣老師前往教學。

突破地形及空間限制 偏鄉孩子也能享受科技樂趣
「我們希望偏鄉地區的孩子們,也有機會體驗VR科技教育,透過VR教學的魅力,開啟不一樣的學習樂趣。」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郭瓊俐表示,基金會的宗旨之一就是彌補城鄉數位落差,而基金會在全國有近百個「數位好厝邊」,多是位在交通不便、資源相對較少的偏遠地區,「行動智慧車」擁有先進的VR教學設備,機動性又強,可以上山下海,為基金會好厝邊的孩子們帶來全新的科技感受。
國內開發與進行VR教學的機構相當多,中華電信基金會選擇與「臺灣智慧教與學推廣協會」合作,除了「行動智慧車」擁有強大的機動性之外,還有楊昌珣豐富的資訊與互動式教學經驗,與為了「送課到偏鄉」的理想,毅然從台北市仁愛國中提早退休的決心與熱忱。
楊昌珣之前是體育老師,但他對資訊領域有強烈興趣,20幾年前開始擔任學校行政工作,負責資訊融入教學的業務,帶領各領域的老師開發電子白板互動教學教材。2013年到2017年間,他擔任教育部「全國校長科技領導」、各縣市「行動教學種子師資培訓」的承辦人與講師。曾榮獲教育部「教學傑出獎」等無數獎項的他,2017年回歸專任教師,仍持續開發跨域、VR、AI教學,也結識國內眾多有教學熱忱的「教育玩家」們。

學生享受數位教學魅力 老師體驗教材與應用方式
發展「共備、共創、共享」的教學模式,一直是楊昌珣的理想,但讓他創設「臺灣智慧教與學推廣協會」的動機,背後卻有洋葱。楊昌珣的大哥前年無預警猝然離世,對全家帶來極大衝擊,也讓楊昌珣體會到,「有些事現在不做,將來可能再也沒機會了。」依照教師退休制度,教學已滿二十五年的楊昌珣,58歲才能申請退休並領取月退休金。為了「把握當下」,楊昌珣去年毅然申請了「自願退休展期請領退休金方案」,也就是提早七年退休。七年的時間裡沒有收入,楊昌珣只得去貸款兩千萬元,支應房貸與家用,以及打造這輛「行動智慧車」。
「我沒有錢,但還有體力。」為了洽談合作與贊助經費,楊昌珣成立「臺灣智慧教與學推廣協會」,開始接教學案件,協會成立不到一年,至今他已全國跑透透,申請的學校排了很長的隊伍,但必須有贊助經費他才有辦法前往。
楊昌珣受訪時指出,「行動智慧車」授課的學校大都在偏遠地區,他的「教育玩家」群組裡,除了在台北協助他進行遠端教學之外,通常還有一位自願的老師或專業退休人士陪同,兩人輪流開車,白天教學,晚上「行動智慧車」直接變身露營車,可供兩個人睡在車內。

楊昌珣笑著說,白天上完課後,晚上留在學校過夜,目的是提供「售後服務」,也就是讓白天體驗過VR教學的老師們,有時間和他進一步交流。他表示,白天上過課之後,老師們通常會發現VR教學沒有那麼難,接著便會主動詢問可運用的教材與教學方式;其實教育部有編列教學軟體經費供學校申請,加上「生生有平板」政策,各校都可以擁有足夠的VR教學軟硬體設備。
楊昌珣的VR教學,一開始會先讓孩子們上VR體育課或美術課,激起孩子們的興趣,再針對不同學校特色或要求,進行生物課、作文課、元宇宙或敘事課等。他說,依各校與贊助單位的需求,「行動智慧車」可以客製化一到三天的課程,但這些課程都只是「導入」性質,主要是激起學生的興趣與老師對VR教學的熟悉感,讓老師有信心有熱情,這樣才能達到「教學分享」的目的。

中華電信基金會利用VR教學 彌補城鄉數位落差
中華電信基金會委託「行動智慧車」前往的學校或社區,都有工作人員隨行,一面觀察孩子們上課的效果,一面收集師生的反應,所得到的回饋都相當好。嘉義蒜頭國小潭墘分校主任曾鈺銘表示,「偏鄉的孩子資源很少,能夠有這種充滿科技感的VR體驗機會,對於打開孩子們的視野,一定非常有幫助。」花蓮松浦國小一位小朋友表示,「這是我在學校最快樂的事,VR裡有很多功能和程式,我還學會如何P動畫圖,真的覺得開心!」
為了增強偏鄉地區孩子的信心與學習樂趣,中華電信基金會委託的「行動智慧車」,今年會繼續奔馳在台灣的山海鄉間與小鎮,為師生們帶來VR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