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美祭台灣20%暫時性關稅!中經院長曝「5大關鍵」:川普在拖

政治中心/張尚辰報導

川普1日宣布對台灣課徵20%「暫時性稅率」。(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川普1日宣布對台灣課徵20%「暫時性稅率」。(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美國總統川普1日宣布對台灣課徵20%「暫時性稅率」,雖然已經比先前32%下降不少,但仍高於日本、南韓的15%,引起不少討論。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列出5點說明自己的看法,表示他認為最糟糕的情況並不是稅率比日本、韓國高,而是若想談到日韓的15%稅率,就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且因台灣受限於外交現況,無法直接和川普談判,導致談判進度受到拖延,使台灣貿易談判的時間比其他國家更久。

連賢明今(3)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在台灣對等關稅公布後,有些人說談判不力,沒有爭取到日韓相當的稅率,也有人抱怨美國不懷好意,要把台灣產業掏空。對此,他列出5個關鍵說明自己的看法。

首先,連賢明表示,目前所公布的台灣對等關稅為20%,這中間並沒有詳細的對美採購、對美投資,乃至於關稅減免的細項,說明這只是暫時的稅率。他以NBA季後賽比喻,說明台灣目前還處於談判的過程,所有的談判細節都要等談判確定才會知道,「有些隊伍比較早晉級,有些隊伍要打到最後一場才能分出勝負,很難說早打完的就一定比較好」。

第二,連賢明指出,在台灣暫定稅率出爐後,有外界解讀川普說台灣可以不用投資、不用採購,也不用開放,就可以穩穩拿20%稅率,對此他認為,以川普的角度來看,台灣目前還在談判中,若最後稅率低,代表台灣有在認真談判,反觀若是談判破裂,川普也能將稅率往上調,「基本上稅率是動態的,川老大說了算,不用想可以選擇低稅率但不用付出代價」。

連賢明表示,台灣若想談到和日韓相同的15%稅率,則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圖/翻攝自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連賢明表示,台灣若想談到和日韓相同的15%稅率,則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圖/翻攝自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第三,關於很多人抱怨談判團隊不給力一事,連賢明首先強調,台灣去年的貿易逆差為739億美金,是第6大貿易逆差國,金額高過日本和韓國。今年前兩季下來,台灣對美順差應該超過500億美金,按照這態勢,今年對美逆差有可能超過一千億美金,就逆差數字來看,台灣會是川普的重點談判對象。

再來,對於前20個大逆差國,幾乎所有談判川普都無役不與,與日本的談判中,日本談判代表對美投資從4000億被喊到5500億。「川普本人很享受這種談判過程,也只有川普同意,談判成果才能對外公布。」但是,受限於台灣的外交現況,不但總統沒辦法去白宮,談判代表也不能面對面和川普溝通,只能透過下面官員的談判將成果面報給川普,但通常下面人談判的結果都會被打回票,因此台灣貿易談判的時間就會比其他國家久。

第四,連賢明分析,台灣目前應該是希望把對等關稅和232(半導體、ICT產品)關稅包在一起談,而目前台灣對美出口中,約有65%的項目是232關稅所涵蓋。「日韓和歐盟在談判中都包含232關稅部分一起談,台灣若沒有包在一起,很可能會付出兩次的代價取得優惠稅率,這對以ICT產品輸美產品大宗的台灣來說並不利,若能夠在這次談判中把後續的232關稅一起解決,對台灣在對美貿易談判中應該比較有利」。

最後,連賢明個人認為最糟糕的並不是稅率比日本、韓國高,而是若想談到和日韓相同的15%稅率,所要付出的相應代價,「以目前談到15%的幾個國家來看,都要購買高達上千億的美國商品(如天然氣,農產品,飛機等),好幾千億美金的對美投資」。甚至在韓國的貿易協議中,川普聲明3500億的對美投資要由美國政府指定。

連賢明表示,這些條件無疑會對台灣造成不少的困擾,甚至會引發朝野政黨彼此的攻防角力,「倘若處理不好,好不容易談的貿易協議被立法院質疑或拒絕,單方面撕毀這些貿易協議,這對川老大面子將不可承受,後面台美間合作反而會有很大影響」。

#台美關稅掀牌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