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柯美儀/綜合報導

▲高雄鳳山區分隔島長出大量菇類,還動用員警徒手拔除。(圖/翻攝畫面)
中南部連日大雨之下,高雄鳳山區鳳南路分隔島上竟長出一朵朵雪白香菇,員警拿著塑膠袋拔香菇的畫面引發熱議。同時令人好奇,為何香菇會在市區分隔島上大量出現?對此,農業試驗所菇類研究室負責人石信德表示,這些香菇的孢子透過2種方式落腳分隔島草地,其實「早就住在那了」,近期因連日降雨、濕度提高,才會集體冒出來。
中南部地區大雨連下9天,沒想到高雄鳳山區鳳南路分隔島上的草地竟長出又大又白的香菇,根據食藥署資料,品種應為野生毒菇「綠褶菇」,乍看之下與其他可食菇長相類似,卻與一般認知有毒菇類都很鮮豔的認知大相逕庭。
至於為何「綠褶菇」會在雨後大量冒出,還集中出現在分隔島上?《三立新聞網》記者訪問農業試驗所菇類研究室負責人石信德,他表示,這些綠褶菇的孢子其實早已潛藏在分隔島的草皮中,只是平時乾燥、濕度不足,不利於孢子發芽。近期則因連日降雨、濕度飆升,才激發大量菇體冒出。
石信德補充,綠褶菇常見於學校草皮,可能因分隔島鄰近校園,孢子隨風飄散過來,或藉由動物沾黏、隨牠們移動而落腳分隔島。一旦環境濕度達標,孢子便開始生長,形成眼前雨後「生菇」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