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莊佳芳/綜合報導
巴基斯坦近期遭遇強烈暴雨襲擊,災情慘重。根據官方統計,僅北部山區就有超過330人喪生。專家分析,南亞地區因地形與季風條件,極易引發強降雨,加上氣候變遷導致極端天氣頻率增加,使災害更為嚴峻。暴雨雖然難預測,卻可透過造林與基礎設施改善降低風險。同時,另一頭的南歐正因高溫乾燥而陷入野火危機,西班牙與希臘已有大片土地被焚毀,數千人被迫撤離,突顯氣候變遷下全球正同時面臨「水與火」的雙重威脅。
巴基斯坦北部山區超過330人因暴雨喪生。(圖/路透社/達志影像)巴基斯坦暴雨災情嚴重
巴基斯坦部分地區遭遇強烈暴雨,根據巴基斯坦國家災害管理局統計,截至17日,巴基斯坦北部山區已經有超過330人喪生,距離首都伊斯蘭馬巴德不遠的布內爾(Buner)則已經有207人喪生,還有多人失蹤。
路透社報導,普什圖省長甘達普爾(Ali Amin Gandapur)承諾會重建該區基礎設施,並提供賠償補助,將住在高危險地區的居民,遷移到較安全的地區。「我們無法讓死者復活,但我保證會竭盡所能」。
巴基斯坦具備「暴雨的理想條件」
暴雨發生的理想條件有三,潮濕、季風、山區,巴基斯坦恰好三者皆具備。南亞地區六月到九月屬於季風季節,暖空氣吸收來自阿拉伯海與印度洋的水分,加上經過巴基斯坦的世界高峰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等,迫使充滿濕氣的風向上抬升,引發急遽的凝結,最終降下暴雨。
不只巴基斯坦,印度同樣也是擁有「理想條件」的地區,印度喜馬拉雅山區八月就已發生兩起暴雨導致的山洪暴發事件,造成大量傷亡及失蹤事件。
高聳的山脈抬升含水氣的暖空氣,引發劇烈降雨。(示意圖/PIXABAY)氣候變遷增加暴雨頻率
專家表示,暴雨事件的增加是因為氣候變遷,氣溫每上升1°C,空氣中的含水量就會增加7%,短時間強降雨發生的機率就會增加。阿拉伯海與印度洋因暖化,導致空氣中有更多水分,冰川與積水的融化,也讓山區的降雨更加不穩與極端。
山區森林砍伐,無規劃的開發,導致環境退化,土地的吸水能力降低,當遇上暴雨就會導致山洪爆發,前巴基斯坦氣候變遷顧問汗(Khalid Khan)表示,氣候變遷導致這些事件變得頻繁,且更具破壞性。
CNN分析,巴基斯坦總人口約2.5億,僅占造成全球暖化污染源的0.5%,卻是全球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今年巴基斯坦遭遇嚴重的極端天氣,包含極端高溫以及極端降雨等事件。
暴雨難預測但可以預防
暴雨的規模與持續時間,非常難以預測,儘管巴基斯坦當局已經建立了預警系統,但暴雨來得又急又快,居民可能在接獲警報前就已經喪生。普什圖省官員卡塔克(Asfandyar Khan Khattak)表示,世界上沒有任何預報系統,能夠準確預測暴雨的發生時間與地點。
雖然難以預測,但還是可以透過預防提高安全性。美聯社分析,居民應該避免在河流與山谷旁建造房屋,也建議應該多種樹造林,以減少地面逕流,增加土地吸水力,另外,要定期清理及適當拓寬河岸與排水溝。
西班牙炎熱的天氣,加上乾燥的大地,助長野火火勢。(圖/路透社/達志影像)另一個極端天氣:高溫乾燥的野火
除了暴雨,野火也正肆虐全球。專家表示,全球暖化造成地中海地區的夏季比以前更加炎熱與乾燥,導致野火發生頻率上升,火勢在強風的助長下,有時候甚至會形成「火龍捲」。
路透社15日報導,西班牙氣溫已經超過45°C,乾燥的大地成為野火的「燃料」,目前已經以西班牙為中心,向周邊延燒至葡萄牙。西班牙今年已經有將近15萬公頃的土地被燒毀,超過歐盟被燒毀土地總數的四分之一。
希臘的野火災情同樣也相當嚴重,帕特雷附近地區的火勢,已經導致近數千人流離失所,農田與許多基礎設施都遭到破壞,救援系統也瀕臨崩潰,目前已有超過五千名消防員與33架飛機全天候參與滅火工作。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