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快訊/驚人數字911再現!宜蘭6.0地震北台灣有感 竹科夜間狀況曝光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晚間9點11分宜蘭發生深層地震,台北、新竹等地感受明顯晃動。雖然震度不算劇烈,但震源深度超過百公里,仍引起民眾關注與企業警覺,地震發生後,竹科管委會火速聯絡園區內企業。台積電、聯電等大廠回報設備與人員均無異常,無停電、無生產線中斷,投資人暫可放心。(圖/翻攝自新竹科學園區網站)
晚間9點11分宜蘭發生深層地震,台北、新竹等地感受明顯晃動。雖然震度不算劇烈,但震源深度超過百公里,仍引起民眾關注與企業警覺,地震發生後,竹科管委會火速聯絡園區內企業。台積電、聯電等大廠回報設備與人員均無異常,無停電、無生產線中斷,投資人暫可放心。(圖/翻攝自新竹科學園區網站)

今晚(27日)9時11分,宜蘭近海發生規模6.0的顯著有感地震,震央位於宜蘭縣政府東北方22.1公里處,深度112公里,最大震度出現在宜蘭縣4級。由於震央靠近北台灣,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及基隆皆明顯有感,災防告警系統隨即自動發布警示,提醒民眾提高警覺。

地震發生後,新竹科學園區第一時間啟動應變機制。副局長胡世民立刻與各大廠聯繫,要求回報廠房與設備情況。根據園區管委會初步回報,目前園區內各大廠狀況正常,並未傳出重大損害,生產線安全無虞。雖然震度不算特別強烈,但對半導體這類高度精密的產業而言,任何震動都必須小心應對,園區也因此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檢查與確認。

事實上,南部科學園區就在上週也曾經歷連續兩天的地震,當時台積電的工地施工人員為了安全,一度全數撤離現場,待確認結構與環境安全後才返回工作崗位。這些案例顯示,台灣高科技產業對地震風險格外敏感,並將防震與應變程序視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回顧竹科歷史,1999年的921集集大地震仍是最嚴重的一次衝擊。當時規模高達7.7,震央雖在南投,但新竹地區震度仍達4級,園區內多家晶圓廠停工、電力中斷,科技產業損失估計約20億美元,全台經濟損失更高達3000億元。相較之下,2024年花蓮的規模7.4強震雖被稱為「25年來最強」,新竹地區震度同樣為4級,影響則相對有限。今年初南部發生的6.4地震,則讓台積電蒙受約53億元損失,再次提醒產業必須持續強化防災。

專家分析,地震對科技業的威脅,往往不僅來自廠房本身的毀損,更大的風險來自於電力中斷、設備損壞以及產線停擺。根據研究,竹科與相關產業的平均年度經濟損失可能高達數億元,而一旦遇上如921般的大地震,當年衝擊更可能累積至數百億元。

正因如此,竹科多年來投入大量資源提升防震能力。園區內的建築多數在1980年後興建,採用現代化抗震結構設計,關鍵生產設備也配置地震隔離平台與阻尼器,以減少震動造成的破壞。許多廠區加裝了加速度感測器,一旦偵測到地震,便會自動關閉危險氣體與化學系統,避免次生災害。晶圓運輸車也能在震動時自動解鎖煞車,降低傾倒風險。台積電等龍頭廠商則持續強化應變程序,包含無塵室結構加固,以及利用TERIA平台即時評估地震對電力與水務等基礎系統的影響,以便更快恢復生產。

在政策面,政府持續推動基礎建設的抗震強化,例如浮動樁基與錨固技術,同時要求園區及企業定期演練,並透過保險機制確保供應鏈韌性。這些措施讓竹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時,能夠以最小損害維持產能穩定。

根據竹科管委會最新回報,今晚的地震雖讓園區內不少員工一度緊張,但整體運作均屬正常,設備檢查也未發現異常。由於此次為深層地震,震動時間短暫,對精密設備的影響有限。不過,這樣的事件仍再次提醒產業必須保持高度戒備,不能因僥倖而鬆懈。

園區主管強調,竹科已將防震視為營運的核心一環,並會持續與政府及南科等園區共享防災經驗。隨著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地位日益重要,確保不怕小震、能撐大震,已是科技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未來,園區將繼續投入建築強化、設備防護及自動化應變系統,確保台灣在地震頻繁的環境中,依然能穩定扮演全球科技重鎮的角色。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