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7月冒7顆颱風!創67年來第3多 秋颱「1-2個恐襲台」

記者柯美儀/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署今日舉行「秋季展望」記者會。(圖/記者柯美儀攝影)
中央氣象署今日舉行「秋季展望」記者會。(圖/記者柯美儀攝影)

中央氣象署今(29)日舉行「秋季展望」記者會,預報中心副主任黃椿喜表示,今(114)年7月陸續受到颱風、低壓帶及西南氣流影響,降雨時間長、雨量大,創下1951年以來7月份雨量最多的紀錄;展望未來一季,目前熱帶太平洋海溫呈現西暖東冷的型態,反聖嬰現象有發展的趨勢,另秋季平均仍可能有1至2個颱風影響,且秋颱常伴隨東北季風,北部與東半部需注意降雨。10月以後,中南部進入枯水期,仍應留意節水。

今年7月雨量創歷年同期新高

今夏台灣天氣型態多變,從季風槽、低壓帶到颱風接連生成。(圖/記者柯美儀攝影)
今夏台灣天氣型態多變,從季風槽、低壓帶到颱風接連生成。(圖/記者柯美儀攝影)

黃椿喜表示,今夏台灣天氣型態多變,從季風槽、低壓帶到颱風接連生成,讓今年夏季成為1951年有觀測以來第二高雨量的年份。中央氣象署統計顯示,6至8月累積雨量達989.3毫米,約為氣候值的1.6倍,僅次於1972年,第三高則是1994年901毫米。其中,7月單月降雨就超過700毫米,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由於降雨日數多,7、8月日照時數也創下1951年以來最少紀錄。

氣溫上,黃椿喜指出,今年夏季因日照不足略偏低,平均28.6度,比氣候值低0.1度,不過他也提醒,在暖化背景下,整體趨勢仍是持續升溫。颱風生成方面,今年7月就有7個颱風誕生,是1958年以來第三高;8月則有4個,整體數量接近氣候平均。

秋冬可能進入反聖嬰

展望未來一季,黃椿喜指出,目前西北太平洋海溫正逐漸往「反聖嬰」發展,秋冬可能進入反聖嬰型態,明年春季後再回歸正常機率較高。統計顯示,反聖嬰年颱風數量略減,但生成位置更靠近菲律賓與台灣,路徑偏向南方通過或北轉影響台灣東部,因此直接影響台灣的機率不低。

9至10月偏熱偏濕 11月趨近正常

黃椿喜透過數據分析,今年9至10月氣溫偏高,11月趨近正常;雨量方面,整體正常至偏多,尤其9至10月略偏濕,11月雖呈偏多,但因基期低,中南部實際雨量仍有限。

黃椿喜提到,9、10月仍是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期,平均可能有1至2個颱風影響,且秋颱常伴隨東北季風,北部與東半部需注意降雨。10月以後,中南部進入枯水期,仍應留意節水。

秋季氣溫正常至偏高、雨量正常至偏多。(圖/氣象署提供)
秋季氣溫正常至偏高、雨量正常至偏多。(圖/氣象署提供)
#天氣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