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最新研究發現,人的嗅覺減退,可能是失智症的最早警訊,比健忘更提早5~10年出現。(圖/取自黃軒的臉書)失智症備受關注。醫師黃軒表示,最新研究發現,人的嗅覺減退,可能是失智症的最早警訊,比健忘更提早5~10年出現。因為嗅覺與大腦深處的神經網路緊密相連,若嗅覺突然消失,除了鼻炎、新冠肺炎,也可能是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的警訊。他提醒,民眾若發現,嗅覺減退,且伴隨年齡增長或家族病史,就要提高警覺。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其臉書表示,嗅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大腦深處的神經網路緊密相連。其中的嗅球,就像氣味的「中樞處理站」,負責把鼻子收集到的氣味信號送到大腦其他區域。一個鮮為人知的大腦結構「藍斑核」,則透過神經纖維參與嗅覺調控。此區域是在失智症早期就會出現病變的部位。
黃軒表示,失智症的阿茲海默症並不只會讓人健忘,事實上,大腦早在記憶受損前,就悄悄地發出了第一個異常信號「嗅覺變差」。科學家發現下列驚人的細節。
1. 神經纖維提早斷裂
阿茲海默症在很早的階段時,大腦裡負責調控嗅覺的2個站點,藍斑核和嗅球之間的神經纖維就率先斷掉了。
2. 大腦清道夫的誤會
大腦的小膠質細胞原本應該負責清除壞掉或沒用的神經元,但這時候卻誤以為那些神經纖維有毛病,於是乾脆把它們「吃掉」。
3. 錯誤的「清除標籤」
這場誤會源自一個小小的「標籤錯置」,在神經細胞的膜上,本該藏在內側的一種脂肪酸(磷脂酰絲氨酸),跑到外側,於是清道夫細胞以為這些神經纖維應該被丟掉。
他表示,上述一連串的失誤使得大腦失去處理氣味的重要通道,導致嗅覺率先受損。
黃軒表示,多篇縱向追蹤研究指出,嗅覺測試異常能預測5~10年後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嗅覺障礙的發生時間,往往比「認知測驗顯示異常」還要早。
他表示,民眾可閉上眼睛,以避免視覺或記憶干擾,藉由家中物品來測試自己嗅覺對於「強度」和「種類」的氣味的感受能力有無異常。
1. 強烈刺激性氣味:例如咖啡粉、蒜頭、洋蔥、芥末,若連這些都聞不到,可能是明顯嗅覺喪失。
2. 芳香氣味:例如香水、肥皂、檸檬皮,若覺得味道變淡或模糊,可能警示嗅覺下降。
3.日常食物氣味:例如花生醬、香蕉、巧克力,若聞不到食物的「特徵味道」,可能是早期嗅覺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