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南海海槽大地震「發生率上升了」 日本修訂:最高90%以上

國際中心/倪譽瑋報導

南海海槽未來30年發生大地震機率修正為「60到90%以上」。(圖/日本氣象廳)
南海海槽未來30年發生大地震機率修正為「60到90%以上」。(圖/日本氣象廳)

南海海槽大地震是近期日本社會密切關注的議題,先前預測30年內發生地震的機率是80%左右。26日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宣布,考量隆起量數據誤差、新計算方式等,修訂「30年內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機率,最高可達90%以上。

什麼是南海海槽大地震?

綜合《共同社》等外媒報導,南海海槽位於日本南面海域,由日本駿河灣延伸至日向灘海域,長約700公里,屬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聚合型板塊邊緣。而「南海海槽地震」是指位於靜岡縣至宮崎縣對出海域的南海海槽發生8至9級大地震。

日本政府曾預測,南海海槽大地震最嚴重恐造成29萬8000人死亡;8月時內閣府再示警,地震發生後可能在數分鐘內就引發海嘯,針對事前避難人數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需提前避難的總人數為52萬餘人,呼籲民眾提高警覺,災難發生時請配合地方政府的避難指示。

過去預測 30年內80%機率恐大地震

過去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分析,南海海槽地震每隔大約100至150年發生一次,距離1944年的「昭和東南海地震」和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已過去了約80年,預估未來30年內有80%的機率大地震再臨。

回顧南海海槽板塊移動時發生的三次大地震,1707年寶永地震、1854年安政東海地震、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推算板塊回彈周期,專家認為「南海海槽地震發生的時間有可能比預期的早」,目前主要推測出兩個時間點:2035年、2038年。但也有論文稱30年內發生的機率為20%,目前日本學術界看法不一。

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修訂「發生率60到90%以上」

如今南海海槽大地震數據再進行修正,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9月26日宣布,考慮到18世紀以後3次地震影響室津港(高知縣室戶市)隆起量「數據誤差」的新研究內容,用憑藉有限數據可作出推斷的新方法進行計算,結果顯示30年以內的發生概率為「60到90%以上」。

委員會強調,這是考慮到過去的數據誤差和預測的不確定性,採用新計算方法後得出的結果,並非「地震發生危險性變大。」但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平田直(東京大學名譽教授)還是提醒民眾,「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地震的情況並未改變,希望大家繼續推進防災措施。」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颱風特報 #不斷電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