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記者鍾志鵬 / 台北報導
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方偉達,早在2008年預言馬太鞍有危險,痛心「流奶與蜜之地」一夕毀滅提出復原解方。圖為豐饒的馬太鞍空拍。(圖/方偉達教授提供)2025年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洪水瞬間傾瀉,累計奪走18條人命、7人失聯、逾百人受傷。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方偉達曾在金鼎獎作品《生態瞬間》中,盛讚馬太鞍溪濕地是「水的記憶場域」、並在《臺灣濕地誌》記錄是阿美族與自然共生典範的濕地。如今卻化作泥流吞噬生命。他早在1999年就提出警告,如今預言成真,建議未來重建唯有納入原住民文化保存、濕地復育與在地化預警,才能讓血淚教訓轉化為環境教育的永續行動。
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方偉達,早在2008年預言馬太鞍有危險,痛心「流奶與蜜之地」一夕毀滅提出復原機解方。 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方偉達,早在2008年預言馬太鞍有危險,痛心「流奶與蜜之地」一夕毀滅提出復原機解方。圖為2008年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生態瞬間》(圖/方偉達教授提供)他在2008年金鼎獎作品《生態瞬間》已警告馬太鞍溪有危險
方偉達教授表示,2008年撰寫《生態瞬間》的用意,是希望記錄馬太鞍溪流域與濕地的獨特生態,以及阿美族世代累積的土地智慧。透過地形、族群遷徙、樹豆文化與傳統捕魚法「巴拉告」的描述,呈現人與自然共生的典範。如今目睹馬太鞍溪因人為設施、過度旅遊與乾旱化,加上堰塞湖潰決所造成的慘劇,這片土地化為泥流吞噬生命的現場。讓人感慨萬千,這正是當年報告中已經提醒的危機,如今全面浮現。
馬太鞍是「流奶與蜜豐饒之地」一夕毀滅 是對臺灣所有濕地與生態嚴重警示
方偉達教授分析,馬太鞍曾被稱為「流奶與蜜之地」,象徵資源豐饒與族群共生的樂土。如今卻成為災難現場,這是沉重的警告。
1.當土地倫理崩解:傳統「敬天愛物」的文化若失落,濕地就會淪為短期經濟利益的犧牲品。
2.當生態功能受損:濕地原有的涵養水源、防洪、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功能正快速流失。
3.當人為壓力與氣候風險疊加:不當的排水與堤防設施,加上極端氣候,就釀成毀滅性災情。
這是對臺灣所有濕地與社會的警示:若忽視生態系統承載力,繁榮會迅速轉為荒蕪。
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方偉達,早在2008年預言馬太鞍有危險,痛心「流奶與蜜之地」一夕毀滅提出復原機解方。圖為豐饒的馬太鞍濕地空拍。(圖/方偉達教授提供)
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方偉達,早在2008年預言馬太鞍有危險,痛心「流奶與蜜之地」一夕毀滅提出復原機解方。圖為豐饒的馬太鞍空拍。(圖/方偉達教授提供)方偉達:馬太鞍雖有預警卻未能轉化為行動 小林村則幾乎毫無預警而全村滅頂
方偉達重話分析,雖然水保署曾提前 31 小時發布紅色警戒,但未能強制撤離所有村民、部分避難所甚至設於淹水區,顯示預警制度有斷鏈。早在 1999 年受行政院補助赴美考察山坡地災害預警制度時,就強調「社區導向」、「多層級監測」與「災害通報流程」,但這場悲劇再次揭示臺灣制度執行力不足與社區風險意識薄弱。與當年小林村山崩相比,馬太鞍雖有預警卻未能轉化為行動,小林村則幾乎毫無預警而全村滅頂。兩者皆反映原住民族在災害治理中所面臨的脆弱與文化邊緣化。
災害已經發生該怎樣往前看?馬太鞍該如何「恢復」、「永續」?
目前馬太鞍溪在樺加沙颱風及後續多日溢流衝擊後,堰塞湖蓄水量已降至約610萬噸,僅剩原始規模的6.7%。馬太鞍的恢復不僅是工程上的重建,更關乎文化復振與生態再造。討論提出2個方向:
一、恢復方向
1.水文修復:調整不當壩體與涵管設計,恢復湧泉與自然水流循環。
2.植生重建:重新引入濕地特有水生植物,重建棲地。
3.傳統文化復振:恢復阿美族「巴拉告」捕魚法與祭儀,作為環境教育與文化傳承核心。
二、永續策略
1.社區主導:由阿美族部落擔任治理主體,結合傳統知識與現代科學共管。
2.生態旅遊轉型:由大量人潮導向改為低密度、深度體驗型,兼顧生計與保育。
3.政策支持:政府應設立濕地保護區與生態補償機制,避免過度開發重演。
馬太鞍的復原不是單純「回到過去」,而是將阿美族的土地倫理與現代永續治理相結合,讓馬太鞍再度成為「豐饒之地」,並將這場災難轉化為社會進步的契機。這場悲劇不僅是天災,更是制度、文化與生態的三重斷裂,未來重建唯有納入原住民文化保存、濕地復育與在地化預警,才能讓血淚教訓轉化為行動。
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方偉達,早在2008年預言馬太鞍有危險,痛心「流奶與蜜之地」一夕毀滅提出復原機解方。圖為豐饒的馬太鞍空拍。(圖/方偉達教授提供)
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方偉達,早在2008年預言馬太鞍有危險,痛心「流奶與蜜之地」一夕毀滅提出復原機解方。圖為豐饒的馬太鞍空拍。(圖/方偉達教授提供)
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方偉達,早在2008年預言馬太鞍有危險,痛心「流奶與蜜之地」一夕毀滅提出復原機解方。圖為 2008年7月夏日的豔陽,照著馬太鞍濕地水波粼粼上的巴拉告。(圖/方偉達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