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交通部次長陳彥伯今(1日)受訪表示,將採「原址重建」方式興建新橋,並把設計防洪標準從過去的100年提升至200年。(圖/翻攝畫面)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導致光復鄉災情慘重,最重要的聯外道路台9線「馬太鞍溪橋」遭洪水沖斷。交通部次長陳彥伯今(1日)受訪表示,將採「原址重建」方式興建新橋,並把設計防洪標準從過去的100年提升至200年。
陳彥伯指出,馬太鞍溪橋於2019年完工,當時依河川治理規劃及建造審查要求,設計標準為100年洪水頻率。這次重建將提高至200年防洪標準,意即工程需能抵擋平均200年才會出現一次的洪水事件,例如台北淡水河流域即採用同等級標準。
依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簡報,短期規畫在10月15日前完成涵管便道,原則全天候開放3.5噸以下小型車通行,若遇豪雨水位上升將適時封閉。中期則興建鋼便橋,橋底抬升1.5公尺,以提升通行安全,預計2026年1月底前通車且不限車種。長期重建部分,將興建南北向分離永久橋梁,2026年底完成首座、2027年底前全線竣工,工程經費達24億元。
同時,台鐵已加開列車並增停光復站,以疏運災民與物資,交通部並啟動「災民安心住,政府幫你付」免費接駁計程車,協助居民往返安置處所與旅宿點,兼顧生活與返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