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先救身障兒…回頭想救百歲爸來不及!光復災後19天 女兒自責:回家會怕

社會中心/林奇樺報導

楊華美透露,一名女受災戶相當自責,因為當時她先拉身障兒上屋頂後,回頭想救百歲的老父親已經來不及了。(圖/翻攝自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臉書)
楊華美透露,一名女受災戶相當自責,因為當時她先拉身障兒上屋頂後,回頭想救百歲的老父親已經來不及了。(圖/翻攝自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臉書)

花蓮馬太鞍溪溢流對光復鄉造成重大災情,19人不幸罹難,至今仍有5人失聯,來自全台各地的鏟子超人也前去協助進行災後復原。但不管復原工作如何進行,對受災戶來說,心裡的創傷仍會是永遠的痛。花蓮縣議員楊華美今(12)日也在臉書發文透露,一名女受災戶相當自責,因為當時她先拉身障兒上屋頂後,回頭想救百歲的老父親已經來不及了。

楊華美指出,今早前往花蓮市殯儀館,協助送行這位百歲罹難者盧阿公。靈堂前,六位女兒情緒崩潰、泣不成聲,她坦言,現場那種壓抑卻撕心裂肺的悲痛感,令人久久無法言語。

她轉述,家中長女仍陷入深深自責,反覆表示當時一心只想先把身障的孩子帶離險境,拉著孩子逃上屋頂後,回頭想救父親,卻已經無法再靠近,甚至說:「回家會怕……」。這句話,讓人看見災後除了物質損失之外,那些難以計量的精神創傷。

楊華美強調,災區中像這樣的故事並非個案,許多災民面臨的不只是失去親人的悲痛,更是在回到家園後,被現實環境觸發的創傷記憶,「那是一道花蓮真實存在的傷口」。

她表示,隨著中央及民間救災團隊陸續撤離,接下來的復原責任,將由花蓮縣政府與光復鄉公所承擔,如何整合資源、延續關懷,才是災後真正艱難的考驗。

楊華美呼籲,光復鄉的「身與心的重建」都不能忽視,心理創傷輔導與長期陪伴必須立即跟上,她也承諾會持續在第一線,陪著鄉親一步一步走過重建之路,「這條路很長,但我們不能讓他們獨自面對。」

馬太鞍溪溢流至今已經19天,至今仍有5人尚未尋獲,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日表示,持續搜索中,中央動員5個縣市的透搜隊以及軍方特戰、海巡特戰、特種人員,以混合編組方式繼續搜索失聯民眾,「我們從來沒有放棄,不僅沒有放棄,而且還要加強去做搜索工作。」

#堰塞湖溢流 水淹光復鄉

GCS 2025 夏季例行賽W7D3-2025/10/12《Garena 傳說對決》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潮派鹿港Day2狂潮不斷!2025台灣設計展亮點活動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