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台中報導
民眾收到自稱「監理違規案件部」的催繳交通罰鍰Email,打開一看起初很慌張,但冷靜後發現漏洞百出,因為違規日期那天自己人根本不在國內,加上家中從未收過紅單掛號信,讓她覺得這信件一定有「詐」!(圖/受訪者提供)現今詐騙手法日益翻新,常利用網路與社群平台偽裝成銀行或政府機構,透過假簡訊、Email與仿冒網站誘騙民眾。近日,台中一名楊小姐收到自稱「監理違規案件部」的催繳交通罰鍰Email,讓她一度緊張。但男友一眼識破:「詐騙啦!監理站怎麼會知道妳的Email?連車牌和姓名都沒寫,太不專業了!」楊小姐分享自身經驗,希望提醒大家提高警覺,勿輕信可疑訊息,還有千萬別點擊陌生網址。
「打開Email,看完內容當下確實有一點點慌,畢竟寫得滿逼真的,可是再看一次又覺得哪裡怪怪的。」從事服務業的楊小姐表示,這封信件的標題是:「請盡快處理:積欠2點待辦,因紀錄未消除,請立即登入專區處理 ‖ 案件編號D9N4P7R-5S88-55621」,內容語氣緊張,還加上了所謂的違規紀錄與處理期限,讓人不自覺就想趕快點進去查清楚。
楊小姐表示,自己看到寄件者自稱「監理違規案件部」,還跟男友討論了一下,台灣有這個部門嗎?最後乾脆上ChatGPT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沒有,讓她更加確信這就是詐騙。(圖/受訪者提供)
楊小姐也把對方的信箱帳號do_not_reply@on24event.com透過ChatGPT詢問是否可能為詐騙,沒想到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台灣刑事局已指出為假冒Email的一例,有詐騙風險!」(圖/受訪者提供)寄件者自稱「監理違規案件部」,信中也附上一組超連結,聲稱可以直接登入平台處理罰單,但楊小姐說,她冷靜下來仔細一看,發現其中有不少疑點:「第一,我那天人在國外,怎麼可能違規?第二,家裡從來沒收到紅單掛號信,正常來說交通罰單一定會寄通知書來,怎麼會只寄Email?就覺得不太對勁啊!」就當楊小姐拿著手機猶豫要不要點信件裡的連結時,男友剛好經過,一眼看出端倪,連忙制止她:「這詐騙啦,別點!你不覺得很奇怪嗎?監理站怎麼會有你的私人Email?還用這種模糊又不專業的語氣,你看,案件基本資料,連車牌號碼和姓名都沒寫清楚,根本不合常理。還有台灣什麼時候有『監理違規案件部』了?搞笑喔!」
在男友的一針見血提醒下,楊小姐覺得非常有道理,不僅沒點開連結還主動上交通部公路總局官網查詢,確定自己並無任何違規紀錄也未積欠罰鍰。事後,她也向165反詐騙專線通報,對方表示,近期確實有接獲多起類似假冒「監理機關」名義寄送Email的詐騙案例,提醒民眾切勿點擊不明連結或輸入個人資料,以免個資外洩或遭駭客入侵。
楊小姐表示,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被詐騙的都是中老年人,但其實自己這麼年輕,當下看到這封mail的時候也一度半信半疑,還好男友很冷靜,一針見血地說:「監理站最好是知道妳的Email啦?妳去考駕照的時候可能都還沒創這個帳號欸,就詐騙嘛!」(圖/受訪者提供)楊小姐受訪時笑著補充說,其實自己還用了ChatGPT詢問「台灣是否有『監理違規案件部』」以及「這個信箱帳號do_not_reply@on24event.com是否為詐騙」,沒想到得到的答案分別為,台灣並沒有「監理違規案件部」,以及台灣刑事局已指出為假冒Email的一例「do_not_reply@on24event.com」,有詐騙風險!她表示,自己只是好奇ChatGPT這一塊的功能是否可以有助於預防詐騙,經過實際測試後,確實有輔助的功能,但最重要的還是建議大家要多方查證,避免上當。
雖然這封信的內容略顯粗糙,但措辭逼真,再加上看似正式的案件編號與超連結,很容易讓人一時慌了手腳、誤信其真。楊小姐回憶當時的情況說,即使自己是年輕人,面對這種狀況還是會感到慌張。她語帶無奈地說:「如果我當時直接點進去,說不定就會被植入病毒,或者被引導輸入信用卡資料,真的太可怕了!」
最後,楊小姐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接到類似訊息時務必要保持冷靜,並從「內容是否合理」、「是否涉及個人資料」、「是否來自官方管道」等角度多加判斷。如有疑問,應立即透過官方途徑查證,才能有效守住自己的資安與荷包,避免落入詐騙陷阱。
最後楊小姐語重心長地呼籲大家,若收到不明郵件或簡訊等,千萬不要輕信,特別是附有連結的,絕對不要馬上點擊,建議要多方查證,避免上當讓個資外洩和荷包失血。(示意圖/資料照)【重要提醒】
監理機關早已停止使用Email通知交通違規!
監理機關從2025年8月12日起,全面停止使用電子郵件(Email)來通知民眾交通違規未繳罰鍰等相關資訊。,所以民眾若收到「電子郵件」的監理站罰單通知,那通通都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