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倪譽瑋報導
顧問公司報告指出,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斯泰蘭蒂斯」在歐洲的汽車工廠,產能利用率不到一半。(圖/翻攝自Youtube@Stellantis)中國品牌強勢崛起,近年已有許多車大量銷往歐洲市場,當地本就需求疲軟,如大廠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許多產出的車賣不出去,部分產線已停掉,相當慘烈;而中國車銷入再度壓縮歐洲車廠生意空間,顧問公司AlixPartners分析,2030年中國車在歐洲市占率將達10%,雖然汽車工廠關廠需談判、資遣等複雜手續,成本極大,但恐仍有8座車廠面臨倒閉。
車市低迷 巨頭斯泰蘭蒂斯「產能利用率僅45%」
綜合外媒報導,全球財務諮詢、顧問公司AlixPartners的報告指出,歐洲汽車需求疲軟,整個歐洲汽車工廠的產2030年中國車在歐洲能利用率僅55%,其中又以斯泰蘭蒂斯最為嚴峻,該公司產能利用率只有45%,相當於大半產出的汽車無法獲利、產能嚴重過剩。
中國品牌恐奪百萬汽車市場 歐洲工廠陷危機
除了本身需求的問題,還有強大的外部對手,中國新興品牌如比亞迪等強勢崛起,在歐洲的銷售量不可小覷,AlixPartners德國總經理皮歐泰克(Fabian Piontek)預計,中國汽車品牌今(2025)年商在歐洲的市占率將達5%左右,恐吃掉歐洲品牌「100萬至200萬輛」的市場,壓縮歐洲車銷量。
《彭博》報導指出,歐洲車在全球競爭中相當脆弱,已可見當地汽車製造商大量裁員並限制產能;AlixPartners補充,關閉汽車工廠的成本極高,要收掉一座有近1萬名工人的大型汽車工廠,需經歷長時間談判、收設備等手續,得耗時一到三年、關廠費用估有15億歐元(約新台幣533億元),虧損非常可觀。
關廠成本高 但2030年前恐仍有8座倒閉
因此多數歐洲車廠不敢輕易做出「徹底關廠」的決策,如德國福斯集團本月關閉位於德國茨維考(Zwickau)的工廠一週、斯泰蘭蒂斯暫停飛雅特Panda和愛快羅密歐Tonale等車款的產線,何時復工還不清楚。AlixPartners顧問兼總經理傑瑞奇(Tom Gellrich)指出,關廠是很漫長的過程,高層得證明這是「唯一可行的商業選擇。」
不過,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EAMA)的數據,去(2024)年歐洲新車交付量僅成長0.9%、約1300萬輛,AlixPartners分析,隨著比亞迪、上汽集團旗下的名爵(MG)等中國品牌在歐洲發展,到2030年中國車在歐洲的年銷量可能達200萬輛左右、市占率約10%,恐逼迫歐洲車商大削產能,估有8座汽車工廠遭遇關廠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