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隔夜菜別熱了又吃!「4種食物」超危險 專家示警:細菌暴增恐致命

生活中心/彭淇昀報導

講到「隔夜」的食物,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會想到「亞硝酸鹽超標」、「會致癌」等,甚至將其視為「健康殺手」,只要過了夜,哪怕一口沒動也堅決倒掉。不過,《搜狐網》健康專欄點出「4類食物」,絕不能放隔夜,若不慎食用,恐引發腸胃炎甚至中毒。

專家示警,「4類食物」絕不能放隔夜再加熱來吃,嚴重恐致命。(示意圖/資料照)
專家示警,「4類食物」絕不能放隔夜再加熱來吃,嚴重恐致命。(示意圖/資料照)

海鮮類熟食

蝦子、螃蟹、扇貝、生蠔等海鮮,本身就是高蛋白食物,而且生活在水中,攜帶的微生物種類比肉類多很多,因此即使高溫烹飪後,表面的細菌被殺死,但若保存不當,細菌很容易再次繁殖,尤其是在低溫環境下,某些耐低溫細菌仍然能緩慢生長。

有數據顯示,煮熟的蝦子在冰箱冷藏超過12小時後,細菌數量可能會增加50%,其中最常見的是「副溶血性弧菌」,這種細菌會產生耐熱的毒素,即使隔天徹底加熱,毒素也很難被破壞,人吃了之後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的還會發燒、脫水。

半熟雞蛋、溏心蛋

很多人喜歡吃半熟的雞蛋,比如溏心蛋、溫泉蛋,或者煎雞蛋時只煎一面,蛋黃還是液態的,但這種沒完全煮熟的雞蛋,其實隱藏著很大的安全隱憂。雞蛋的蛋殼表面可能帶有沙門氏菌,這種細菌很容易通過蛋殼上的氣孔進入雞蛋內部,如果雞蛋沒有完全煮熟或蛋黃沒凝固,沙門氏菌就無法被徹底殺死,殘留在雞蛋裡,將這樣的半熟蛋放隔夜,即使放入冰箱,沙門氏菌也會快速繁殖。

冰箱的環境雖然能抑制大部分細菌,但沙門氏菌在低溫下仍能存活並緩慢繁殖,隔夜後細菌數量可能達到致病程度。更可怕的是,沙門氏菌產生的毒素具有耐熱性,即使把雞蛋徹底加熱,毒素也可能殘留在雞蛋裡,吃了之後可能引發急性腸胃炎,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婦等免疫力較低的人,症狀可能更嚴重。

涼拌菜是最容易「隔夜變質」的食物之一。(圖/翻攝自PIXABAY)
涼拌菜是最容易「隔夜變質」的食物之一。(圖/翻攝自PIXABAY)

涼拌木耳

夏天經常吃涼拌菜,像是涼拌黃瓜、涼拌木耳等等,但這是最容易「隔夜變質」的食物之一。涼拌菜的製作過程中,食材大多只是簡單清洗、切配,沒有經過高溫烹飪,表面的細菌、寄生蟲卵,例如木耳可能攜帶的寄生蟲卵,將無法被殺死,相當於「帶著細菌上桌」。

不僅如此,就算是已經泡發的木耳,也會攜帶細菌,甚至超標10萬倍,就算冷藏也無法徹底抑制其生長,致死率可高達40%。

豆漿

早上打一杯豆漿、熱一杯牛奶,搭配麵包、雞蛋,是很多人的早餐選擇,但有時候豆漿打多了、牛奶熱多了,喝不完就會隨手放進冰箱隔天再喝,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像豆漿這種飲品,是細菌的「天然培養皿」,隔夜後很容易變質。

因為豆漿的蛋白質含​​量很高,而蛋白質是細菌生長繁殖最需要的「營養素」,豆漿在製作過程中,若沒有徹底煮沸,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劑、皂素等物質沒有完全破壞,不僅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還可能引發噁心、嘔吐等不適。

更重要的是,豆漿水分含量高,pH值接近中性,非常適合細菌生長,如果將喝不完的豆漿直接放入冰箱,沒有密封好,或在室溫下放置過久,細菌會快速繁殖,導致飲品變酸、發臭,甚至產生有害物質。

#豆漿

【#直播中LIVE】第60屆金鐘獎 戲劇類頒獎典禮🏆
大數據推薦
【2025太子忠孝文化季】桃園護國宮太子爺夜巡起駕!神的步行者、五夜暗訪 10/18 第二場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