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國民黨黨主席選舉18日落幕,前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黨魁,話題不斷,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沈榮欽指出,關於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可以說的很多,不過很多人都只注意到中國介選成功,而忽略了讓中國介選成功的關鍵因素,應該先談談這件事。
國民黨黨主席選舉18日落幕,前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黨魁。(圖/翻攝自鄭麗文臉書)沈榮欽說,其實紅統派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是必然發生的事情,而這早在洪秀柱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就已經註定了。
2016 年朱立倫參選總統失利,為表負責,他辭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職位,由洪秀柱在2016年3月26日的主席補選中勝出,成為中國國民黨史上首位女性黨主席。
身為首位中國國民黨紅統派主席的洪秀柱,當時就為紅統派在中國國民黨埋下了一顆種子,而這顆種子在將近十年後終於開花結果,由鄭麗文接棒,成為第二位國民黨紅統女性黨主席。
沈榮欽指出,當時洪秀柱注意到低收入戶可以免繳黨費,讓她靈機一動,可以藉此改變中國國民黨的黨員結構,於是她當選後才兩個月,就在5月25日在中國國民黨中常會推動黨費繳納辦法修正,免繳黨費原規定黨齡滿40年、且年滿70歲。副主席胡志強提了一個更誇張的提議,應該比照公務員法定退休年齡,修正為「黨齡滿40年、且年滿65歲」者不需要繳黨費。
沈榮欽說,這項修正案決定了中國國民黨的黨員結構必將背離台灣人口結構,卻為統派帶來長期優勢。此後免繳黨費的比例就節節高升,和繳黨費的黨員比例,從2017年的1:1,擴大到 7:3,「這群老人的投票取向決定了黨主席最終倒向紅統的趨勢」。
其實在洪秀柱通過辦法後,隔年參選黨主席的吳敦義就抗議這個辦法了,可見當時並不是沒有黨的核心注意到,但是中國國民黨本身就是既得利益團體的聚合,要改變繳黨費的既得利益,吳敦義自然無功而返。
相較之下,很多人關注的中國國民黨黨員33萬人之中,黃復興或軍系黨員佔17萬人,其實重要性固然不可小覷,但是不要忘了,其中很多是退休老人,老人的投票率較高,更擴大了他們對於黨主席的影響力。
這種結構才是決定中國國民黨主席的主力,什麼「年輕化」、「改革」、「團結」都是非常邊緣的,「老人的意向才是越來愈重要的因素」。就算今年不是鄭麗文當選,遲早也會出現另外一位紅統派。
沈榮欽說,中國介選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固然是關鍵,但正是因為中國國民黨長年以來的封閉同溫層,主其事者放任中共資訊戰介入,以為凡是有害民進黨的,就是有利於中國國民黨,殊不知卻因此讓中國國民黨一步步陷入中國陷阱中,直到大腦被紅統寄生,才後知後覺為時已晚。
沈榮欽直言,只要中國國民黨只要一天不改免繳黨費規則,就不可能有擺脫紅統的一天,也註定會成為中共禁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