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李宜樺報導
荷蘭安世半導體遭奪權後全面停工,汽車產業陷入供應鏈恐慌。中國下令暫停出口,歐美日車廠正緊急尋找替代晶片供應來源。(翻攝BMW網站)全球汽車產業正陷入新一波供應鏈震盪,而這次衝擊源頭不是中國的稀土礦,而是荷蘭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該公司因中資背景遭荷蘭政府奪權後,中國隨即反制下令停止出口,使汽車晶片生產全面停擺。從豐田、寶馬到賓士,全數受牽連,全球車廠正急尋替代供應商。
中資背景遭奪權 晶片巨頭全面停產
知情人士透露,荷蘭政府上月底以「國家經濟安全」為由,從中資聞泰科技手中奪取安世半導體控制權。中國隨即下令暫停安世從中國出口的業務,而該公司多達八成晶片須在中國封裝測試,導致全球供應鏈立即斷裂。
安世停工衝擊汽車供應鏈 40%市場卡關
安世半導體雖非巨頭,但在電晶體與二極體領域擁有全球40%市占,是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核心零件來源。從車燈、感測模組到引擎控制單元,全都離不開這些「基礎晶片」。一旦缺貨,整車生產線將被迫停擺。分析師警告,這波停運若延長至11月,汽車產量恐出現疫情以來最大降幅。
歐美日韓同步受害 車廠緊急盤點風險
豐田、大眾、寶馬、賓士及Stellantis等車廠均已對供應商發出風險調查,通用汽車更啟動內部盤點,確認是否採用安世晶片。日本與德國汽車供應鏈正評估改採其他晶片製造商,但從開發、測試到導入,平均需時數週,短期難以填補缺口。
供應鏈斷點再現 全球晶片危機回潮
汽車產業數年前才歷經半導體短缺,如今又被地緣政治推入另一場危機。分析人士指出,這不僅是晶片問題,更是中歐科技脫鉤的試金石。荷蘭為歐洲少數掌握晶片技術的國家,此次與中國的對立,恐掀起新一波「晶片地緣戰」。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