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市場傳出「信貸利率低於房貸」引發熱議王俐喬表示,「確實存在少數特殊案例,但並非全面放鬆或政策鬆綁,而是針對特定高資產、高信用族群。」(圖/記者陳韋帆攝影)房市限貸令下,傳出「信貸利率低於房貸」罕見現象引發熱議。有理債女神之稱的俐富(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王俐喬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確實存在少數特殊案例,但並非全面放鬆或政策鬆綁,而是針對特定高資產、高信用族群。」
目前房貸利率普遍落在2~3%之間,而部分銀行針對四師族群、VIP客戶或高資產薪轉戶推出專案信貸,利率區間約2.1~3.5%,形成「利率倒掛」現象,專家認為,這屬市場調整過程中的自然現象,不等於銀行在壓縮房貸業務。
信貸補房貸?王俐喬:部分行為恐違規
王俐喬表示,若民眾以信貸補足購屋頭期款,屬違規行為;但若用於房屋裝潢,則屬合法用途。至於利用信貸償還房貸月付金,雖無明文禁止,卻可能導致「短借長還」問題。
她提醒,信貸年限最長僅10年,房貸最長可達40年,若用短期資金償長期貸款,恐造成月付金暴增與現金流吃緊。與其以信貸還房貸,不如透過房貸轉貸或申請寬限期,爭取更彈性的資金週轉空間。
過度管制恐釀副作用 房貸難放引爆民間借貸潮
王俐喬指出,目前信貸低於房貸的案例仍屬少數,尚未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但她警告,若房貸政策持續過度管制、審核嚴格,反而可能迫使民眾轉向民間高利貸,潛藏更大金融風險。
「從業以來,第一次看到有擔保品的房貸審核比無擔保信貸還難。」她直言,若銀行體系持續收緊房貸門檻,將導致購屋族與轉貸族被迫尋求非正式融資,長期恐傷害金融穩定。
王俐喬給購屋房貸族4大建議:金流透明、貸款規劃要審慎
王俐喬提出4大建議:第一,購屋資金來源要透明,避免信貸混用,金流紀錄要合理可查;第二,選擇熟悉自身條件的銀行窗口,可透過房仲、代書或專業金融顧問媒合;第三,貸款金額應以月付不超過收入的35%為原則;第四,不要輕易以信貸補洞,若資金吃緊,應考慮房貸增貸或二胎。
她強調,信貸與房貸本質不同,錯誤使用只會放大風險。「懂得借錢,才是好的資產管理。別因一時貪低利率,反而讓自己陷入財務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