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秀敏/台北報導
吳怡農接受《POP撞新聞》主持人黃暐瀚專訪(圖/《POP撞新聞》提供)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爭取民進黨2026台北市長提名,日前壓線赴中央黨部遞出參選意願表。不過,台北市議員簡舒培認為,吳怡農兩次立委選舉落敗後,除了沒跑基層,跟大家也沒密切接觸。對此,吳怡農今(5)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過去五年成立壯闊台灣聯盟,每天做的就是跑基層、經營基層;至於外界質疑他未曾擔任民代就要選市長,吳怡農則舉前總統蔡英文、前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例,他們在當選前也都沒贏過選舉,甚至沒參與過任何政治工作,相信大家所支持的是候選人的主張、工作能力以及是否能夠信任。
吳怡農今日接受POP Radio節目《POP撞新聞》主持人黃暐瀚專訪時表示,過去五年他成立壯闊台灣聯盟,每天在做的就是跑基層、經營基層,五年下來在全國各地已訓練近3000人在緊急應變方面的知識,也跟全國超過600個組織單位合作,這些都是基層單位,「你要做到這些,不經營基層、不在基層努力是不可能做到的。」他也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導正大家對政治的想像與期待,里長、樁腳當然很重要,可是基層不只有里長跟樁腳們,包括社區裡的組織、志工還有每一個家庭,這些對他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基層。
吳怡農也提到,他一開始就很不喜歡「母雞帶小雞」這樣的比喻,第一是覺得對議員很不尊重,因為每一位議員都經驗豐富,經營他的選區、服務他的選民,靠自己的實力當選,如果講得好像議員的成就跟母雞的帶領、領導有關,不是很恰當,「我覺得我們跟議員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夥伴關係,可以用『領頭雁』的概念詮釋。」大家是一個團隊,如果可以有破風手、領頭雁的模式跟概念的話,可以走得更遠、飛得更遠,這也是他更期待跟議員夥伴們的互動關係。
吳怡農說,市議會跟市政府在本質上有不同的角色跟責任,而他的責任是把主張跟市政藍圖、願景跟大家報告,如果能爭取到市民朋友的支持跟認同,大家對這些議題跟主張有共鳴,才可以形成一個新的政治力量,相信議員也會一起加入。至於是否會拜會民進黨台北市議會黨團?吳怡農直言,一定要,且大家其實很熟,這幾年下來,許多人曾經協助他、幫他輔選,他非常感謝,所以他們選舉也幫忙輔選,加上自己曾任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所以我們都很熟。」但現在還在提名的類初選階段,背後有一些黨內的幕後的競爭,不要造成大家的不方便。
針對外界質疑未曾擔任民代就要選市長,吳怡農則舉例,前總統蔡英文選上總統前沒有贏過一場選舉;前台北市長柯文哲當選市長前,沒參與過任何政治工作;現任市長蔣萬安在選上市長前也只待過一個立委辦公室。因此,無論當時是支持蔡英文、柯文哲或蔣萬安,他相信大家都會認同,所支持的是這個人的主張,所判斷的是這個人有沒有工作能力,最後決定要不要支持的關鍵是信不信任這個人,「我覺得這個是選民最在乎的三點。」
吳怡農說,他今年45歲,過去有20幾年的工作經驗,最大的優勢、跟檯面上被提出的許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曾經在政治圈外有實際的工作歷練,有真實生活的經驗,而市府要解決的就是現實生活的問題,要跟民間合作、跟公民團體結洽,所以如果沒有真正在社會中的經驗,會缺乏一個很重要的背景跟視角。而他不管是在國際金融、跨國企業工作,還是回到台灣後在社會基層成立非營利組織,都是最寶貴的經驗,也是他跟大家最大的不同之一。
吳怡農直言,他沒有派系後援,不像很多人可能透過幕後運作,例如藉由媒體或者代言人,可以慢慢地被討論、慢慢醞釀,最後透過派系協商在選對會裡面被提名,「這些都不是我的方式。我能夠做的,就是很公開、很坦白、很積極地告訴大家,這是我的想法、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議題、這是我身為台北市長會大家為大家努力的方向,積極爭取社會大眾的支持。」他相信,有了社會大眾支持、民意基礎,在黨內的提名過程中也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