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表態,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恐將構成「存亡危機事態」,遭總統馬英九批評躁進,對此陳冠廷認為馬英九是以北京視角評論台日關係。(圖/翻攝畫面)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表態,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恐將構成「存亡危機事態」,屆時日本能行使集體自衛權。前總統馬英九今(15)日在臉書批評,不歡迎日本政府有躁進的言行,錯誤引用「集體自衛權」,兩岸問題不能假手外國介入,「兩岸的中國人有智慧,也有能力和平解決彼此的分歧。對此,民進黨立委陳冠廷認為馬英九是以北京視角評論台日關係,不但本末倒置,也會造成國際誤解。並強調「必須清楚表達:台灣的未來,不能也不會由中國說了算」。
陳冠廷指出,前總統馬英九今日在臉書上以北京視角評論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發言,內容多處迎合中國敘事,甚至以「中國方面強烈反應」作為評判標準。對此,他必須嚴正指出,台灣的安全與利益不能以中國的情緒反應為中心,更不應讓北京來決定台灣與國際社會的互動方式。
陳冠廷說,台海局勢近年之所以緊張,原因一向非常清楚:中國軍機、軍艦持續擾台,跨越中線成為新常態,灰色地帶行動不斷升級;包含網攻、間諜案、外交打壓等複合式威脅,都是真實存在的安全挑戰。馬英九卻把焦點放在日本,而避談中國持續加大的軍事壓力,這不但本末倒置,也會造成國際誤解。
陳冠廷表示,日本針對區域安全提出關切,是基於自身國家安全現實與印太局勢的判斷,而非像馬英九所說的「攪動台海」。台灣與日本近年在民主、人道、經濟與安全上形成穩固連結,這種正常的合作並非「軍國主義復辟」,而是民主國家在面對威權擴張時的必要協力。刻意把當今台日互動拉回數十年前的歷史情緒,不但模糊今日的國際結構,也不利於台灣的外交布局。
陳冠廷指出,馬英九引用的「集體自衛權」議題,他在指責日本之前,卻完全無視中國從未放棄武力犯台、並以國家法律名義將「非和平方式」列為選項的現實。日本、美國與其他理念相近國家對台海和平的關注,正是因為台灣正在面對威權強權的壓迫,而不是因為台灣「挑釁」了誰。馬英九的論述,反而把台灣帶回那種「只要吞忍不惹怒中國,就會有和平」的錯誤邏輯。
陳冠廷說,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當國際社會願意為區域和平發聲,我們理應珍惜,而不是以中國的反應作為判斷基準。並強調台灣人民不願也不應讓自己的命運由北京決定,更不可能接受「台海不能讓外國介入」這種中共的框架。台海穩定當然重要,但真正威脅穩定的,是不斷升高軍事壓力的中國,而不是向台灣伸出友誼與支持的民主國家。
最後,陳冠廷認為,台灣要的是和平,但不是屈從換來的和平。民主與自由的價值,需要靠台灣人自己與國際夥伴共同維護,而不是靠壓抑其他國家的善意聲援。面對馬英九的錯誤敘事,我們必須清楚表達:台灣的未來,不能也不會由中國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