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救失火中國漁船不會削弱台灣!成大教授力挺管碧玲 本人暖心回應曝

政治中心/劉宇鈞報導

李忠憲認為,管碧玲(圖)說「你要我不去救,我也做不到」這句話不是情緒性的說法。(圖/行政院提供)
李忠憲認為,管碧玲(圖)說「你要我不去救,我也做不到」這句話不是情緒性的說法。(圖/行政院提供)

中國近日在台灣周遭海域進行「聯合戰備警巡」,期間發現有中國漁船於外海失火,我方仍出手援助。成大教授李忠憲特別發文肯定海委會主委管碧玲,他說,救援失火中國漁船不會削弱台灣。對此,管碧玲也留言回應了。

管碧玲20日表示,基於人道和海上安全必須這樣做,該執法的我方也沒有手軟,兩岸對峙部分,「我們心裏恨、牙癢癢」,中國一直來騷擾就是嚴厲譴責,「我們明知一碼歸一碼,你要我不去救我也做不到」,希望大家有共同價值。

李忠憲以「演習視同作戰,但救人視同義務:論管碧玲的判斷與台灣的成熟]為題發文表示,他在反服貿二類電信的時候,和管碧玲有些互動,管那時候直接就給了手機電話號碼,說有甚麼問題就打電話討論議題,他覺得管很快就進入狀況;阻擋資通訊安全科技中心的時候,管也很務實且立刻告訴他自己的立場,「我對她的印象很好」。

李忠憲提到,最近中國進行「聯合戰備警巡」騷擾台灣,15日海巡署接獲中國「閩東漁61227」漁船在台北港西北方28浬海域失火並以無線電求救,海巡新竹艦隨即到場滅火,並戒護15名中國船員到另艘中國漁船接駁。有台派的朋友因此有些批評,但他認同管碧玲的想法與做法,管說「你要我不去救,我也做不到。」

李忠憲說,這符合哲學家康德的倫理學,道德行動的價值不取決於結果,而在於行為是否出於「義務」,也就是基於道德法則(善意志)而行動,而不是因為利益、情緒、政治得失。康德認為「把人性當作目的,而非僅僅是手段。」意思是:無論對方是敵人、盟友、陌生人,人都不應被當成工具。

李忠憲也說,儘管中國正在進行「聯合戰備警巡」,然而失火漁船的船員是具體的「生命個體」,而救援行動是基於「人道義務」。救人不是想不想救,而是「應該救」,中國的政治騷擾不能取消台灣在人道面前的道德義務,一碼歸一碼,海巡署做的不是「政治選擇」,而是「道德義務」。

李忠憲認為,管碧玲說「你要我不去救,我也做不到」這句話不是情緒性的說法,而是接近康德的主張:一個出於義務的人,沒有選擇,只能做應做之事。有人認為演習視同作戰,這部分關係到中國是否可能利用救援當作圈套。

李忠憲指出,中國的「聯合戰備警巡」等於演習視同作戰加上灰色地帶戰術,救不救 ? 中國是否會利用事故做訊息戰? 有可能說台灣阻撓救援、態度冷漠等,沒有人性。另外,這次是否有陷阱? 如果是陷阱,通常會伴隨其他行動,如拍攝、宣傳、外交抗議,此次沒有跡象,因此不宜過度解讀。

李忠憲直言,救人行為不等於落入陷阱,因為救援不會削弱軍事能力,救援反而展現台灣「文明國家」的道德高度、在國際上獲得道德優勢、削弱中國在訊息戰的操作空間。

李忠憲強調,管碧玲身為海委會主委,管說「我們心裡恨、牙癢癢」,對中國軍事騷擾的批判,這是管的官員角色,另外管說「你要我不救我也做不到」,對生命的義務,這是管的個人角色。官員角色負責譴責敵意行動,個人角色則負責維護人性尊嚴。

對於李忠憲的發聲力挺,管碧玲留言回應,「李教授對二類電信產業開放中國經營,心之所危,力主應反對,當時在立法院對我提點表現的專業與對國家安全的牽掛,令人感動,至今歷歷如繪。阻擋服貿,您盡心盡力,要謝謝您!也感謝您此處所做的析理,我領導海巡,臨深履薄,必需步步嚴謹,惟盼多多指教。謝謝您!」

#李忠憲

【#94要客訴】賴清德+美國吃水產挺日!中國喊沒收大熊貓2025.11.21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