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林浩博/綜合報導
宏福苑大火奪走128條人命,為香港70多來最慘重的火災,當地的文化遺產「竹棚」卻也成了眾矢之的。外界懷疑竹子易燃,又容易隨時間而劣化,是引火的材料。但也有專家指出,竹子其實很耐燒。另外據警方的初步調查,不符合標準的保護網、防水布等物品,更可能是擴大火勢的元兇。
香港宏福苑大火,可見橘紅火勢延著棚架向上蔓延。(圖/翻攝自X平台 @transit_jam)竹子其實耐燒
竹棚的使用歷史悠久,從距今約2000年前的中國漢朝,就有在用竹編的鷹架。時間快轉到現代,即使是香港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比如匯豐銀行總部大樓,也是靠著竹棚由底層搭建上來。
不過,宏福苑大火的發生,又讓人質疑竹棚的安全性。香港理工大學副教授黃鑫炎(Xinyan Huang)接受CNN訪問,他就斬釘截鐵地表示:「竹子肯定是易燃材料。現在香港處於乾季,所以竹子起火的機會很高。一旦點燃,火勢就會迅速蔓延。」
黃鑫炎繼續指出,竹子是「垂直方向,所以火勢的蔓延無法阻擋」。
黃鑫炎說的言之有理,但香港網友並不信服,還有人親自點火燒竹子,證明竹子其實不易燃燒。
黃鑫炎的說法,不完全為學術同行所認同。德國伍珀塔爾大學(University of Wuppertal)的戈爾茨教授(Roland Goertz),本身是建築防火專業,他告訴《德國之聲》:「竹子本身耐火性不差,不是很容易燃燒。」
但戈爾茨也坦言,竹棚一旦燒起來,會由下往上延燒,而且高溫會致使竹節爆裂,許多燃燒的碎片會往外飛濺,成為新的火種。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則認為,不論是金屬還是竹編的鷹架,都不易燃燒,關鍵是有無妥善管理,是否在鷹架放置太多易燃的雜物。黃鑫炎同樣表示:「起火原因並沒那麼關鍵,因為建築物本就被設計可應對隨機的火災事件。只不過,沒有建築是被設計能夠應對如此迅猛的火勢,如此快地在外牆蔓延,再燒向室內。」
政府模糊焦點
全球大多數地方都改用金屬鷹架,但竹棚的輕便與成本低廉,在狹窄壅擠的香港,依然更受到歡迎。據港媒《大公報》的報導,香港的建築工程,高達80%仍選用竹棚,只有20%使用金屬鷹架。港府的發展局於3月要求,往後公共工程至少50%比例用金屬鷹架,但也強調並未有淘汰竹棚的規劃。
不過,由於宏福苑大火,香港特首李家超27日在記者會宣布,發展局討論了以金屬鷹架取代竹棚的計畫。一些居民聽聞此消息,很擔心港府此舉是在轉移公眾注意力,讓大家不再關注火災的真正原因。
他們對此十分氣憤,香港前區議員巫堃泰接受英國《衛報》的訪問稱,事發前宏福苑的住戶,多個月來都在投訴建商的投機取巧行徑。去年宏福苑住戶向勞工處詢問,也只得到棚網只用於防止高處墜落、火災風險不高的敷衍答案。
宏福苑大火的真相能否水落石出,巫堃泰態度悲觀:「我不認為政府會啟動獨立委員會來調查。新冠疫情那時,他們沒這樣做。如果他們真這樣做,李家超就完了。」
香港的反貪腐單位已對宏福苑的維修工程啟動了調查。27日,香港警方拘捕了三名與維修承包商相關的人員。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