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午餐有「8成學生吃不飽」!4成學校供NG食物 教育部:持續推動專法

生活中心/彭淇昀報導

國中小學8月底開學迎接新的一學期,不過,有家長投訴孩子的學校午餐只發麵包和飲品,讓人不禁擔心學生的營養攝取是否有人把關。對此,兒福聯盟調查發現,有8成學生表示曾有午餐吃不飽的經驗,有近5成(47.2%)的國中生指出,跟平常的正餐食量相比,營養午餐吃的比較少,原因是菜色不喜歡、味道差所致,還有近4成左右的學生認為口感不佳、菜色太重複及太油。其中統計154所學校中,有超過2成每周提供炸物2次以上,更有9所學校每周提供3次炸物,近4成每周提供2次以上丸類、香腸、重組雞塊等加工品,恐違反國健署午餐標準。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兒盟發布3兒少營養午餐調查報告。調查發現,近4成學校每周提供2次以上丸類、香腸、重組雞塊、加工品,恐違反國健署午餐標準。(圖/翻攝自兒福聯盟臉書)

兒福聯盟今(11)日發表2023台灣兒少營養午餐調查報告,目前營養午餐在台灣國中、小學的普及率已高達9成9,今年5月1日至6月1日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共收集8690份國中問卷,發現有超過8成(80.6%)的學生曾有午餐吃不飽的經驗,其中有36.5%的學生會用忍耐來渡過,約4成表示會用多喝水(42.4%)或吃零食飲料(39.6%)來果腹。

此外,近5成(47.2%)的國中生指出,跟平常的正餐食量相比,營養午餐吃的比較少,原因是菜色不喜歡(74.8%)、味道差(60.1%)所致,還有近4成(39.6%)的學生認為口感不佳(41.7%)、菜色太重複(40.6%)及太油(39.2%)。據統計154所學校中,有超過2成(22.1%)每周提供炸物2次以上,更有9所學校每周提供3次炸物,近4成(39.6%)每周提供2次以上丸類、香腸、重組雞塊等加工品,恐違反國健署午餐標準。

兒盟表示,這類加工品含有大量添加物及脂肪,也有高鈉、磷等問題,對還在發育中的國中小學生實在不宜攝取太多。此外,高溫油炸及加工過程會造成食品原有的營養素及蛋白質被破壞或變質,油炸後的食物含有反式脂肪酸及致癌物質(如丙烯醯胺),吃多容易造成臟器負擔;而加工製品中除了常有較高的鈉以外,食品添加物中的磷也會影響兒少發育,可能造成骨質密度不足、長不高等問題。

但是吃不飽的原因是營養午餐的供應量不足嗎?兒盟請國中生觀察班上的廚餘量,整體而言只有不到3成(27.9%)的菜色被全部吃光,而剩下最多的是蔬菜,有高達6成5(65.4%)剩下1/4至半桶以上,主食(飯麵)類也有56%剩下1/4至1/3桶,但高糖油點心(如麵包、甜包子),超過8成是全部吃光或剩一點點,顯示這些不健康的食物對孩子的吸引力相當高,勢必會排擠到選擇健康食物的機會。

有大多數學校供應營養午餐會要求學生自己攜帶餐具,並且要將餐具帶回家清洗,這造成多數學生使用單個餐碗或便當盒(56.0%)盛裝所有的菜色,甚至包含甜湯,其中近7成的學生覺得用同個碗盛裝湯湯水水很噁心,甚至有兩成(21.6%)覺得經常如此。

兒盟觀察到,午餐菜色有許多「NG餐點組合」,例如除了飯、麵作為主食以外,還有麵線、包子、麵包當作配菜,另外又有甜湯,明顯澱粉、糖份太多;或是一天的菜色裡面有一半以上是炸物或加工品等,讓人擔心孩子們的營養均衡問題。此外,在記錄過程中,還發現有部分學校有登錄不實的狀況,例如未依規定放上照片、菜名和照片不合、以調味料充當一個菜色等。

然而兒盟實際訪問家長表示,因為孩子被要求要把餐具帶回家清洗,若是分成很多碗,體積大而占空間,對書包已經大而沉重的孩子而言無疑是個負擔,但若使用多格型的餐具,又常會有湯汁漏出到書包,實在是兩難。

國健署 兒福聯盟 營養午餐 菜色 炸物 國小 國中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