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出包!錯把可食用「千年芋」當有毒姑婆芋 還開記者會教民眾分辨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11/ 12:16 發稿 |14:55 更新:食藥署更正誤採致歉】

▲近期有民眾誤食姑婆芋,食藥署在記者會上展示葉子教民眾分辨姑婆芋和一般芋頭,但疑似誤把千年芋當成姑婆芋拿到桌上展示。(圖/記者黃仲丘攝影)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又有姑婆芋中毒事件 ,今年10月2名民眾晚間在北部某渡假飯店大廳酒吧用餐,食用炒飯後,約10分鐘出現嘴唇喉嚨刺痛、卡卡的等症狀,經衛生局調查,炒飯底鋪墊葉片竟是姑婆芋。食藥署11月1日表示,主要是具有毒性的汁液污染食品所導致,官員還展示葉子希望教民眾分辨有毒植物。不過有專家指出,食藥署將「可食用的千年芋」錯當姑婆芋,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今(2)日回應,有接獲相關反映,正在查證中。

不過,食藥署今日下午約2時30分發布訊息澄清:表示針對網友指正,本署表達感謝並虛心檢討,日後將務求謹慎。千年芋與姑婆芋外觀極為形似,採集展示葉片時,因不識千年芋致誤採。再次呼籲民眾,不採食路邊不明植物,以避免發生食品中毒。

由於近年國內發生多起姑婆芋食品中毒案件,鄭維智昨日於記者會上提供簡單辨識姑婆芋與芋頭方式。姑婆芋與芋頭皆屬天南星科,兩者外觀極為相似,一般民眾較不易辨識,因此常有誤食而造成中毒之案件。

常見的辨識方法如下:芋頭葉面覆有絨毛,水滴在葉面上,會形成一顆顆小水滴,葉片呈盾形,且葉脈不明顯,其與葉面相接之葉柄呈深紫色,且地下莖具有紫色斑點;而姑婆芋表面光滑,葉子是廣卵形、基部呈心狀箭形,水珠無法凝結,與葉面相接之葉柄呈綠色,地下莖細長,且偏黃色。

▲姑婆芋。(圖/記者陳弋攝影)

不過,有專家指出,食藥署昨日記者會上展示採的「是可以食用的千年芋」,來自拉丁美洲,不是台灣原生有毒的姑婆芋。對此,記者致電食藥署,對方回應正在了解中,今日稍晚會向外界說明。

北榮藥師張桂香日前也表示,芋和姑婆芋一旦將葉子拿掉,兩者間難以分辨,民眾須謹慎分辨!芋的葉片是絨質的,水滴滴在葉面上,會形成一顆顆小水滴;姑婆芋的葉面則是革質的,不會形成小水滴。

張桂香提到,若不小心誤食姑婆芋,通常會出現5項毒性症狀:1. 誤食後立即出現刺痛感、口腔黏膜紅腫;2. 舌頭、喉嚨水腫;3. 吞嚥困難、流口水;4. 有些人會出現說話困難,甚至持續好幾天;5. 舌頭及喉嚨腫脹厲害時,也可能造成呼吸困難。

鄭維智 張桂香 食藥署 葉子 姑婆芋 千年芋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