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基隆海嘯數百死!台灣2區域最容易受災 氣象署:淺水波才致命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2011年日本東北311強震掀起大海嘯,生靈塗炭。(圖/Photo credit:  KoiQuestion on  VisualHunt.com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牛翻身頻繁,外海發生地震就可能引發海嘯,威脅島民性命。中央氣象署表示,基隆在19世紀中後葉曾遭海嘯襲擊,數百人喪生,2000年至2010年來到台灣的海嘯只有8個,沒有造成危害,但不代表我們可以就此安心。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透過臉書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提醒,台灣位處地震帶,始終存在海嘯風險,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當屬1867年12月18日北部一次近海地震引發海嘯襲擊基隆,造成數百人死亡,部分房屋毀損。2010年以後,也有不只一次海嘯紀錄。

大家可能好奇,究竟海嘯比較容易侵襲台灣哪些區域,地震測報中心表示,若從海底地形來看,海嘯通常比較容易侵犯東北沿岸和西南沿岸。目前氣象署正持續加強海嘯觀測及預警,若東南海域發生近海地震,可望多爭取10秒預警時間,若是遠地海嘯,有機會多爭取20至30分鐘的預警時間。

引發海嘯的自然現象不只有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說明,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發、海底山體滑坡及隕石撞擊都可能導致大規模海水擾動,形成一個波長比海水深度還要大的淺水波,即所謂的海嘯。

「不要以為淺水波就只是水很淺的意思,這些淺水波才是最致命的!」地震測報中心解釋,長波長的海水在深水區時引起的波高通常不大,約為1公尺,但是波速快。當這些海水到達近岸,水深驟減,波速變慢,且長波長的能量不易衰退,所以後浪追上前浪,波高迅速堆高,此時海嘯的波高甚至可以達到數十公尺。

▲台灣沿岸地區不時遭受海嘯侵襲。(圖/擷取自「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

地震測報中心強調,遠地地震發生之後,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計算海嘯是否可能危害台灣;若是近海地震,專家則以地震規模及震源深度作為評判標準,如果近海發生規模7以上、震源深度小於35公里的淺層地震,氣象署就會發布海嘯警報。另外,當民眾在地震後發現沿海地區波高突然增加,也須注意是否為海嘯前兆。

氣象署 天災 海嘯 地震 地震測報中心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