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中東快閃外交秀 外媒分析:川普相信交易能帶來和平

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新聞摘要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總統川普自週二(13日)起展開為期四天,一連串行程滿滿的中東行,不只簽下鉅額投資協議、宣布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還持續進行與伊朗的核談判,這波「和平推銷之旅」的速度與廣度讓各國外交官直呼快跟不上。但在一片華麗聲勢背後,透過這趟中東行,也逐步透露出川普的外交藍圖與政治盤算。

▲川普此次中東行受到熱烈歡迎。(圖/翻攝自川普真實社群帳號)

要商業,不要混亂

引述《BBC》17日報導,川普此行首站來到沙烏地阿拉伯,便以一句「我要的是商業,不是混亂」定調整趟行程。他強調中東應是輸出科技、不是輸出恐怖主義的地方,呼籲區域國家拋下仇恨,以經濟合作取代長年衝突。「我們要看到中東由科技驅動、人民一起建城,不是彼此轟炸」川普在利雅德發表演說時說道,引發當地領袖熱烈掌聲。

這番話也與他在國際舞台上的一貫作風一致,包括了講求交易、避免干預。川普痛批西方國家過去的「建國者」與「新保守派」,聲稱他們不斷指責他國、干預他人政務,還強調「毀掉的國家比建起的還多」。「審判是上帝的工作,我的工作是保護美國」川普語重心長地說。

快閃式外交 川普親自主導

這趟行程中,川普以一貫直率作風迅速推動多項重大政策,包括會見敘利亞總統夏拉(Ahmed al-Sharaa),並宣布解除美方對敘制裁,成為25年來首位與敘利亞領導人直接會晤的美國總統。

「是時候讓敘利亞發光了,我們給他們一個機會,看看能不能做點特別的事」川普宣布時語氣輕鬆。但消息一出,美國國務院多位官員私下表示錯愕,認為此舉缺乏內部討論,可能削弱美方對敘政府的談判籌碼。

當外交成為個人秀 川普式「一人決策」引來質疑

據《CNN》16日報導指出,川普這一連串外交動作展現了他個人的外交風格核心特色,像是:快速、集中、繞過傳統體系。美國傳統外交決策通常涉及國務院、國防部與情報單位等機構,但此次多項決策幾乎由川普本人拍板,甚至事先未與歐洲盟友或國會充分協調。

其中最具爭議的是川普在貿易議題上的「先嚇後談」策略。就在數週前,他才對中國開徵145%懲罰性關稅,引發中方強烈反彈與市場震盪。但這次卻在日內瓦會議上火速轉向,將大多數關稅降至30%,換取部分市場開放,然後宣稱「美國贏了」。

但這種「先喊天價、再讓一步」的談判模式雖適用於經貿議題,卻難以應對如俄烏戰爭這類的長期衝突。

▲普丁拒絕直接面對面與澤倫斯基進行會談。(圖/翻攝自普丁官方X平台)

對俄烏戰爭搖擺不定

川普對俄羅斯的態度同樣充滿變數。他一方面與法德英等盟友共同喊話要求俄羅斯停火,另一方面卻又接受普丁提議、希望在土耳其安排俄烏直接會談。

「烏克蘭應該馬上接受會談,我開始懷疑他們是否真想達成協議」川普在社群媒體上寫道;但幾天後,他又改口說只有我親自與普丁會面,才可能談出結果,這種反反覆覆的立場令盟國感到混亂。

以色列被冷落?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以色列是川普過去的重要盟友,此次中東行卻未將以色列列在訪問行程中。另外,他也在未徵得以色列同意下宣布敘利亞解禁,又在胡塞組織空襲以色列後宣布停火,讓外界揣測川普是否刻意冷落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有外交官就警告:「若納坦雅胡認為自己被邊緣化,可能會以對加薩展開更激進軍事行動來回應。」

川普透露的主軸清晰 更務實重商

經過這趟旋風式中東訪問,川普的全球戰略輪廓漸漸浮現。他並非過去外界想像的孤立主義者,而是傾向務實、重視商業利益,相信交易能換來和平、資本能化干戈為玉帛。

然而,戰火難熄的加薩、膠著不前的烏克蘭談判、對伊朗的核疑慮亦仍在,象徵川普務實重商取向的和平交易論,究竟能發揮多少,仍面臨著極限考驗。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

一鍵看世界 川普 美國 俄烏戰爭 俄羅斯 烏克蘭 普丁 澤倫斯基 加薩 以色列 納坦雅胡 尼坦雅胡 敘利亞 中東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