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市場賣「活體弓魚」 專家籲勿買:魚肉被污染、肉質差
記者沈宛儀、徐兆緯/台北報導
把鱸魚綁成U字型販賣叫做活體弓魚,通常在傳統漁市場常常能看到,但動保團體調查研究發現這種行為不但會造成魚的恐懼、痛苦、窒息死亡,也會讓魚肉不衛生,呼籲政府依法取締禁止活體弓魚。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攤商:「活的就是新鮮的啊。」
鱸魚的鰓明顯還在呼吸,直擊傳統市場發現部分攤商還有販售「違法的」活體弓魚,也就是用尼龍繩從金目鱸的嘴巴穿線拉到魚尾緊緊綁住,呈現彎曲不自然的U字型。
民眾:「當然看起來比較沒那麼雅觀。」
民眾:「牠就是會滿痛苦的啊,因為牠是活的,所以牠被這樣綁住然後沒辦法動這樣。」
民眾:「我覺得還好欸,啪啪啪(跳來跳去)反而覺得牠會更不舒服。」
活體弓魚的販賣方式早期在市場司空見慣,不過動保團體出面呼籲離開水中的魚被綁住其實是痛苦死亡,因為魚的鰓蓋被迫打開,氧氣量緩慢降低窒息時間拉長,綑綁過程也容易折斷脊椎。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社主任林岱瑾:「第一個用弓魚、第二個就是活的魚用濕布蓋著、第三個魚直接在水裡面,弓魚牠的死亡率是最快最高的,這也打破一般攤商或民眾會覺得弓魚活比較久的這件事情。」
蘇格蘭魚類獸醫集團創辦人曾表示,魚被綑綁後,緊迫痛苦讓體內的乳酸量變得很高,導致魚肉被污染,品質下降反而肉質會變差。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社主任林岱瑾:「這些弓魚如果還沒有死,就是從清晨一直窒息到死亡,那如果真的死亡了很快進入僵直期,等於說到中午到下午,這段時間魚肉都一直在腐敗。」
對此漁業署回應,在冷鏈物流技術發展和環境衛生安全改善之下,透過各地方政府勸導,會優先將活體弓魚輔導退場。
©三立新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