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魷魚遊戲》看韓流席捲全球 李在明:全力推展K-Culture

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請繼續往下閱讀….

Netflix討論度火爆的《魷魚遊戲》第三季於6月27日上線,全劇集也宣告正式畫下句點。這部描繪貧困者為生存而玩命競賽的影集,自2021年首播以來席捲全球,不僅刷新平台收視紀錄,更成為韓國邁向好萊塢文化主流的代表作。

▲韓國影集《魷魚遊戲》在全球引起風潮。(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隨著最後一季上線完結,對許多南韓人來說,這不只是影集結束,更是一場對現實社會的集體反思。英國BBC近日報導,「我覺得第三季揭露了韓國人最真實的情緒與內心想法。」一位民眾說道。「就像現實中職場一樣,充滿無情想要踩死你的人,這劇真的太貼近現實了。」

從遊戲到社會縮影

《魷魚遊戲》之所以震撼人心,在於它以如糖果顏色般的童玩來包裝,並且打造遊戲裡的一切,但糖衣底下是揭露資本主義中,人性最殘酷的一面。主角成奇勳(由李政宰飾)是一名被解僱的汽車工人,劇中他的背景故事改編自真實事件。2009年雙龍汽車大規模裁員引發工人罷工與鎮暴警察的激烈對峙,至今仍被視為南韓勞工抗爭史上的重大事件。

觀眾熟悉的角色,包括上班族、外籍勞工與加密貨幣詐騙犯,反映出南韓社會高壓競爭與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正如影評人鄭哲尚(Jeong Cheol-sang)所言:「這部戲雖然是虛構的,但比現實更寫實。」

然而,隨著最終季結局曝光,觀眾對主角最終選擇犧牲自我、拯救嬰兒的劇情出現分歧。有網友認為這種「過度的利他」讓人感到不適,「就像是假裝出來的善良,甚至不顧自己家人,毫無理由地幫助陌生人」。但也有觀點指出,這樣的安排正是該劇想傳遞的真諦。有觀眾在留言中寫道:「我們多想看到成奇勳成功反抗遊戲、打敗管理者和那些VIP,但這世界不是童話,他活著的世界也不是。」

《魷魚遊戲》導演黃東赫(Hwang Dong-hyuk)則坦言,他理解外界對最終季的「褒貶不一」,他說:「第一季因為沒人預期,所以新鮮感與衝擊感都特別強烈,但到了第二、三季,觀眾期待值太高,每個人想要的東西都不同,有人想看更多遊戲,有人想更深入角色或訊息。」但對某些觀眾來說,結局仍然美麗。影評人鄭哲尚說:「這種『殘酷與溫暖共存』的矛盾,正是讓結局如此動人的原因。」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魷魚遊戲》到全球舞台 韓流已不只是娛樂

《紐約時報》上月底報導也指,隨著《魷魚遊戲》、防彈少年團(BTS)、BLACKPINK,以及奧斯卡得主《寄生上流》,還有甫獲東尼獎的南韓原創音樂劇「也許是美好結局」(Maybe Happy Ending)等,讓南韓文化再次站上國際高峰。而新任總統李在明也明確表示,將大力推動韓流文化輸出,讓韓國文化「走得更遠」。

Netflix亞洲區內容副總裁金敏英(Minyoung Kim)指出,《魷魚遊戲》不僅帶起文化潮流,「這部劇至今仍是Netflix史上最受歡迎的作品」。

韓流為何能這麼紅?

所謂「韓流」最早可以追溯至1990年代末,韓劇先在中國、日本走紅,網路再進一步把韓國內容推送到全世界。2012年,PSY靠著《江南Style》成為第一個YouTube破十億點閱的藝人。隨後BTS接棒,以《Dynamite》與《Butter》等夯曲橫掃全球,甚至在疫情期間打破多項金氏世界紀錄。

南韓對好萊塢影片曾有放映限制,反而推動本土影視工業發展。1996年創立的釜山影展,如今已是亞洲最大影展之一;2004年,導演朴贊郁的復仇電影《原罪犯》(Oldboy)在坎城影展獲得評審團大獎,打響韓國電影在歐洲聲勢。

韓流是文化超級強權了嗎?

「K文化已經融入全球主流。」高麗大學國際學系教授金英基(Andrew Eungi Kim)說,但他也強調,「K-pop目前還未真正影響其他音樂類型,南韓文化距離美國、法國、義大利、日本這些文化強權還有一段距離。」

地緣政治也是變數。2016年因薩德飛彈部署爭議,中國曾對K-pop演出實施非正式封禁;而北韓更全面禁止南韓音樂、戲劇與流行語,因為金正恩視其為政權威脅。

▲粉絲們齊聚首爾,參加《魷魚遊戲》粉絲活動。(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韓國文化攻佔生活日常

K-pop與韓劇爆紅後,帶動了海外年輕人對韓國美妝的狂熱模仿。根據南韓政府統計,2024年韓國化妝品出口暴增近21%,達到102億美元(約新台幣2.9千億元),甚至超越法國對美出口,成為全球第三大美妝出口國。首爾美妝品牌TIRTIR員工金萊菈(Lyla Kim)指出,品牌氣墊粉餅在TikTok爆紅後,年銷售翻倍至3億美元(約新台幣87億元)。

K-food方面,從海苔飯捲(Kimbap)到品牌三養食品(Samyang)的辣味炒泡麵,韓國料理也在TikTok與YouTube瘋傳。三養食品表示,產品出口在近年成長四倍。Netflix料理實境節目《黑白大廚》(Culinary Class Wars)中,更直接以韓食為主題來進行比賽。

廚師崔貞允(Choi Jung-Yoon)認為,韓食或許將成為下一個「全球共通語言」,「未來拌飯(Bibimbap)可能就像披薩、壽司一樣,成為被大家所熟悉的國際料理。K-pop與韓劇打開了門,但是K-food會延續韓國文化的傳承。」

韓流改變了南韓 也吸引更多人來認識

隨著韓國文化輸出力道加大,觀光客、外籍居民與留學生人數連續四年穩定成長,許多人就是因為韓劇與偶像在社群媒體上展現的生活方式而前來。

來自泰國的翁吉拉(Onjira Mahitthafongkul)在高中畢業後因喜歡BIGBANG而造訪韓國,如今已在首爾居住五年,完成延世大學碩士學位並投入行銷工作。她表示,「豐富的飲食文化與便利的生活節奏讓我留下來,韓國的飲酒文化也讓我交到不少朋友。」不過她也坦言:「身為外國人,多少還是會遇到歧視,我已經學會接受這點。」

首爾音樂評論家車佑鎮(Cha Woo-jin)則說:「南韓社會對外貌與行為長期有著刻板要求,但隨著訪客增加,韓國社會終究會變得更開放包容。」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 南韓 韓國 北韓 魷魚遊戲 李在明 李政宰 黃東赫 韓劇 BTS 韓流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