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到何時才停?氣象署解答 未來還須留意「新颱風」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氣象署指出,降雨狀況出現明顯改善,約得等到週六。(圖/氣象署)
颱風「丹娜絲」已登陸中國,但目前西半部等地的雨仍在持續,今(9)日中央氣象署指出,這主要與台灣目前處於低壓環境有關,預計到週六(12日)低壓才會有明顯減弱,因此之後幾天仍須留意其帶來的雨勢;另外,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指出,未來10天琉球群島以東、菲律賓東方外海有熱帶系統發展的機會,是否成新颱風值得觀察。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劉宇其表示,目前台灣仍被「大低壓帶」籠罩,大氣環境不穩定,對流發展旺盛,今日西半部地區持續出現大雨或局部豪雨,配合「丹娜絲」減弱後,引進西南風所帶來的豐沛水氣,今明兩日西半部、中南部地區的降雨會較劇烈,要防局部性豪雨;而其他地區則有陣雨或雷雨。
氣象署指出,到了週五(11日),雖然低壓和風的影響持續,但水氣有稍稍減少,南部地區轉為可能有零星降雨,但西半部仍要防局部大雨;其他地區則是午後雷陣雨狀況持續。大氣不穩的天氣型態,預計要到週六低壓環境明顯減弱、太平洋高壓增強,天氣才有望回穩。
▲賈新興分享歐洲模式預測,值得留意未來幾天的熱帶系統發展。(圖/翻攝自賈新興YouTube)
另外,賈新興在 YouTube頻道分享,歐洲模式預測,今日至週六琉球群島以東的熱帶系統發展,可能成颱,不過距離台灣較遠,影響不大;而下週四(17日)起至23日,菲律賓東方外海也有熱帶系統發展的趨勢,「季風槽(颱風窩)明顯」值得留意,不過預報時間較遠、變數大,須持續留意最新氣象資訊。
關於熱帶系統發展,氣象署則表示,夏季的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持續為低壓帶,確實是颱風生成熱區,10天後季風槽建立,便有熱帶擾動出現的機率,是否成颱待觀察,但不必太過緊張,目前天氣主要是須關注「大低壓帶」與西南風的影響;稍早氣象署宣布將於今日17時啟動「大規模劇烈豪雨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