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跟監、聽見怪聲?醫揭喪屍毒蟲症狀 誤用病例急速增加

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成癮專科醫師表示,近年「喪屍菸彈」誤用案例急速增加。(圖/翻攝自 Pixabay)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期加熱菸審查議題引發社會熱烈討論,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王紹丞醫師表示在過去數年的精神科門診中,便出現了讓人更為擔憂的新現象,部分病患因使用非法加熱菸與電子菸,甚至是近期流行且臭名昭著的「喪屍菸彈」,而出現嚴重的精神症狀。

2023年立法院修正《菸害防制法》後,電子菸確立為非法,而加熱菸正式被納入指定菸品管理,但截至目前,申請審查的業者仍未有通過,社會各界對此議題展開激烈辯論。部分立法委員甚至指責衛福部與國健署審查門檻過於嚴苛,可能影響菸捐收入,導致每年數10億的稅收損失,間接影響長照等公共福利的資源分配。此外,更有報導指出,有廠商不斷施壓要求國健署加速審核進程,甚至有跨黨派立委在質詢時要求衛福部長限期給出結果,讓公眾更加關注審查背後是否存在不當的政治干預。面對這樣的壓力,國健署一再強調將嚴守審查程序,確保公眾健康為最高原則,但社會疑慮仍未消除。

與此同時,非法走私的加熱菸與電子菸也逐漸氾濫,民眾取得門檻降低,其中包含大量成分不明或添加非法藥物的產品。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台灣吸菸人口比例雖逐年微幅下降,卻仍有約300萬人以上的使用者。在沒有戒菸意願與誘因的情況下,購買走私加熱菸及電子菸成為其中一個選項,還可能買到摻雜不明添加物、來源不清的危險產品。根據媒體調查報導,光是今年1至4月,非法加熱菸市值已突破新台幣兩億元,且有組織、有系統、甚至結合海外人頭進口、境內分銷,儼然成為新興黑幫金流來源。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王紹丞醫師分享案例,一位10多歲的年輕病患主訴,最近開始經常聽到不存在的聲音,感覺「有人在背後評論自己」。起初,他以為只是壓力過大導致,但情況逐漸惡化,甚至出現強烈的妄想,堅持自己被人監控、跟蹤,生活被嚴重干擾。經過詳細問診後發現,該病患近3個月密集使用來路不明的加熱菸產品及俗稱「喪屍菸彈」的電子菸彈。他自述使用這類產品後經常頭暈、心悸,睡眠品質極差,接著便逐漸出現妄想及幻聽等症狀。另一位病患則表示,使用電子菸與喪屍菸彈後出現明顯的焦慮、恐慌症狀,甚至有一度無法辨別現實與幻想的情形。

王紹丞醫師表示,喪屍菸彈內含依托咪酯這類新型毒品,起初並未被列入加強管制名單中,加上電子菸酷、帥的假象包裝,導致誤用案例快速增加。2024年初台灣便有首度發表於國際期刊的毒害案例。該名個案約20歲,有穩定工作,但休假在家期間,只是吸了一會兒電子菸,便突然出現劇烈的情緒失控、暴力行為,甚至持刀威脅家人,聲稱要跳樓,還與到場處理的警察發生肢體衝突,最後由警方強制送醫,情況之嚴重,令醫療團隊與警方均感震驚。治療方面,除了建議病患立即停止使用相關非法菸品外,在精神科的戒癮門診中採取藥物治療合併心理治療,如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與抗焦慮劑迅速控制急性症狀,同時配合認知行為治療,幫助病患調整錯誤認知,回歸正常的社交與職場生活。

這些臨床經驗顯示了非法加熱菸、電子菸,特別是「喪屍菸彈」對精神健康的潛在危害。這些未經法規認證的產品可能含有更多未知的有害物質,導致使用者產生嚴重的精神症狀,甚至長期影響腦部功能。王醫師提醒民眾,站在精神專科暨成癮專科醫師的立場,為了保護民眾身心健康,當然是嚴守禁絕成癮物質的立場,建議一般民眾應避免接觸與使用,以保障個人身心健康;然而實務面上來說,若政府確實審核通過加熱菸產品,上市前及上市後的持續嚴謹研究調查來確立對於民眾身心健康的影響並作為監管措施的依據,更是至關重要。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吸菸害人害己 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孕婦吸菸 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

喪屍菸彈 加熱菸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