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稅應在15至20%!學者曝原因「課太重美國也有壓力」

美國總統川普陸續公布多國對等關稅,各國謹慎以待。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認為,就算川普公布台灣的對等關稅,恐怕也不是「最終版」,仍須繼續協商;合庫金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徐千婷則提醒,關稅恐成為美國經濟政策的新常態,政府及企業要做好準備。

▲學者指出,傳統上,經貿談判非常嚴謹且曠日費時,川普(圖)的對台關稅最後是否能實際落實,還有變數。(圖/翻社自The White House YouTube)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稅率,連賢明維持他的看法,應在15至20%之間,因為台灣與美國產業關聯密切,一旦稅率超過此範圍,美國也將承受通膨壓力。

中經院今(17)日發布經濟預測,估2025年經濟成長率為3.05%,比4月預測的最樂觀情境2.85%還要更好,上半年出口優於預期是重要因素。

中經院說明,上半年因應川普對等關稅緩衝期的提前拉貨潮爆發,與市場對人工智慧(AI)的強勁需求,帶動商品出口大幅攀升,推升上半年表現超乎預期,經濟成長率達5.17%,下半年則因關稅政策發酵,不確定性仍高,平均成長率僅1.08%,第4季經濟成長率更只有0.66%。

美國遲未公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對台灣實際影響難以估量,連賢明認為,目前先坐等結果出爐,因為川普態度反覆,猜也猜不準。

連賢明說,川普現在公布的稅率「都不是真的」,是迫使各國繼續談判的手法,現在講的稅率,如果川普某天認為該國沒有做到,又會突然「牙起來」(台語:情緒激動、抓狂),談判會持續到「川普覺得結束才結束」。

連賢明表示,傳統上,經貿談判非常嚴謹且曠日費時,需經歷調查、聽證、國會等程序,以前貿易談判的時間都是以年計算,「沒有人用天來算!」而且從談判到實務操作非常繁雜,主張完全開放的國家,最後是否能實際落實,還有變數。

從目前川普公布名單來看,連賢明認為,川普對等關稅政策目的是杜絕洗產地,因此稅率有2大基準,40%與20%,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從40%開始調整,其餘則從20%附近計算。

徐千婷則提醒,即便度過這波關稅風暴,台灣政府及企業必須意識到,關稅恐成為美國經濟政策的新常態。就算美國未來政權輪替,政府料將難以放棄這筆穩定收入,各國包含台灣,都必須為關稅長期化的局面,做好心理與實質上的應對準備。

今(2025)年以來,新台幣強勢升值,侵蝕出口廠商獲利,但也緩和通膨壓力。主計總處官員指出,下半年新台幣若升值1元,估影響下半年CPI下降0.1個百分點。

©中央社
美國 關稅 台灣 川普 連賢明 徐千婷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