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部上路/新部長上任可能碰三大挑戰 李洋霸氣一一回應了

記者蔡厚瑄/台北報導

運動部正式揭牌,部長李洋致詞。(圖/記者劉彥池攝影)

奧運兩屆金牌得主、羽球名將李洋成為台灣史上最年輕運動部長,只是不同於過去在球場上只需專注於對手,現在的他必須面對體育單項協會的政治角力、國際賽事的成績壓力,以及新部門成立所帶來的龐大經費與人力擴編壓力,面對這三大挑戰,9日正式上任成為新部長的李洋也一一回應。 金牌部長上任後的第一波考驗,絕對就是經費與人力的巨大考驗,行政院編列的總經費高達248億元,比起原體育署時期大幅增加了超過110億,另外運動部的人力與組織架構也大幅擴編,過去體育署約200名人員,如今擴增至400多名,組織也從一個署,擴大為六個司、一個署、三個中心和五個處。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李洋在接受平面媒體聯訪時表示,對於預算、人力的增加,他不會視於是挑戰,反而覺得這有助於全民運動還有運動基礎建設的發展,「畢竟我們現在運動部有『適應運動』這件事情,我們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參與在運動其中,所以無論是預算的擴編還是人員的擴編,都有助於我們推動全民運動。」

明年3月的單項會員改選,這會成為李洋上任後的第二個挑戰,尤其是過去頻爆爭議的「人頭會員」,李洋坦言自己目前還沒有完全理解,「關於人頭會員的部分,我自己確實還不太理解,特定運動團體的聲音,我們一定會努力聆聽,至於單項協會則要了解,如何讓他們多多幫助運動員。」

運動部正式揭牌。(圖/記者劉彥池攝影)

最後2026年還有多場國際賽事,包括3月初的2026年世界棒球經典賽(WBC),以及9月規模更龐大、壓力更全面的名古屋亞運,屆時這兩大國際賽成績可能會成為新部長的期中檢測,不過個人曾在亞運拿下過3面銅牌的李洋卻提出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探討競技運動真的很難去設定實際成績和獎牌數,能做得就是把運動員照顧到最好,「我沒有辦法評估,明年亞運應該能獲得幾面金牌,但我能做的就是將運動員權益保護到最好,包括他們有什麼需求,像是先前中繼站的設立,我們期待能做得更好,也希望未來將全民運動與競技運動做得更完善。」

李洋 運動部 行政院 體育署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