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國旅慘!黃信川推「台灣文化朝聖之路」靠鐵道觀光殺出新血路
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台灣觀光產業近年在國旅市場低迷中尋求突破,雄獅旅遊董事總經理黃信川也扮演關鍵推手。他與團隊發想並結合中興大學、台鐵公司,今(20)日首度推出全新體驗的「移動畢業典禮」,展現觀光創新的可能性,也呼應產業翻轉思維的迫切需求。黃信川強調,鐵道不僅是交通工具,更能升級為觀光體驗核心,透過在地文化串聯低碳旅遊,打造台灣觀光新價值。
請繼續往下閱讀….
與高鐵截然不同 鐵道串聯城鄉成地方核心
黃信川分析,台灣鐵道環繞全島一圈,設有242個車站,幾乎對應242個鄉鎮,鐵道深入社區的程度遠勝高鐵。這不僅承載地方記憶,也是觀光發展的重要資源。他直言,大型樂園雖動輒耗資數十億元,但若缺乏持續投資難以為繼,相較之下,鐵道觀光能「回到生活、融入日常」,才是永續之道。
文化朝聖熱潮 無中生有新體驗
他舉例,雄獅2016年首推大甲媽繞境行程,白沙屯媽祖今年總出團人數突破3千人,業績比去年成長五成,顯示文化體驗的強大魅力。未來更計畫比照西班牙聖雅各之路,設計一條長達 500 公里的「台灣文化朝聖之路」,讓國內外旅客能以雙腳探索台灣,藉此提升文化旅遊深度。
翻轉思維 觀光鐵道國家隊
黃信川強調,現代觀光已進入「摩登原始」時代,單純策展已經過時,必須進一步創造「無中生有」的體驗,例如將車站、沙灘轉化為舞台,結合在地表演與社區力量,讓旅遊與生活緊密相扣。他並分享40年體悟出的15 個字「食宿遊購行、視聽嗅味觸、人事時地」,涵蓋產品價值、品味與文化內涵,才是完整旅遊體驗的基礎。
文化永續 走出低迷新契機
面對國旅長期低迷,黃信川呼籲,台灣應組成「觀光鐵道國家隊」,把深入全台的鐵道當作觀光主力,結合在地創生與低碳理念,打造具新聞價值與體驗感的產品。他強調,文化才是觀光長遠的力量,唯有從文化出發,才能讓國旅走出困境、迎向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