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抗爭席捲全球!低薪高物價又工作難找 亞歐非社群串聯齊怒吼

編譯林浩博/綜合報導

導覽目錄:

  • 低薪高通膨的共同痛苦
  • 哪些國家正經歷Z世代示威?
  • 未來發展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球爆發Z世代的抗爭狂潮,從去年8月南亞孟加拉為開端,再到11月東歐塞爾維亞,今年則延燒到尼泊爾,東南亞的印尼、菲律賓與東帝汶,以及南美秘魯,東非肯亞與馬達加斯加,還有北非的摩洛哥等地。美國《新聞周刊》3日分析,對經濟不穩現狀的集體不滿,再加上社群媒體推波助瀾,才讓年輕人的怒火一點就著,利用網路的串聯衝撞傳統權力結構,甚至重塑當代政治格局。

    菲律賓馬尼拉9月21日爆發大規模抗爭,抗議防洪工程弊案。(圖/翻攝自X平台 @eNCA)

    低薪高通膨的共同痛苦

    《新聞周刊》這份報導指出,這波抗爭潮凸顯了Z世代政治影響力的上升。這一代年輕人生活在經濟不穩的時代,低薪高物價、工作難找是共同的痛苦,還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環境災難威脅。與此同時,在他們眼中,戰後嬰兒潮一代則是「爽領」退休金,坐享其成。

    以美國為例,據消費者新聞平台ConsumerAffiars的分析,當地購買力雖然比1970年代增加,必需品價格也在狂飆,房價暴增1000%,公立大學學費瘋漲177%,租房費用同樣攀升50%。通膨高漲吃掉停滯的薪資,這波爆發抗爭國家的民眾,對這種痛苦感同身受,甚至因為貧富差距的極端,以及上一代統治菁英的裙帶關係與貪腐結構,承受了更加強烈的相對剝奪感。

    尼泊爾一位37歲的母親就表示:「我丈夫並無工作,全家都靠我的薪水過活,我還必須負擔兩個兒子的學雜費。基本必需品與交通的費用都在攀高,生活更難過。」

    一名印尼外送員則痛訴,菁英「不關心我們的命運」,社會經濟不平等是抗議發生的原因。在印尼,外送員被視為年輕人找不到良好工作,只好投身所謂「零工經濟」的縮影,他們在經濟受到剝削,在社會又被邊緣化。

    哪些國家正經歷Z世代示威?

    Z世代從小就在網路的包圍長大,因此他們所引導的抗爭活動,也與以往不同,十分仰賴社群媒體的串聯,並且沒有中心領導者。而透過網路的連結,他們得以跨越地域和國界相互溝通,建立歸屬感。

    與此相對,政府越來越難以因應。地方問題經過社群媒體的加大傳播,像是透過迷因、火紅的標籤,或者像是《航海王》的共同數位文化,迅速就會點燃全國範圍的示威浪潮。尼泊爾騷動迫使總理下台的例子,則顯現出年輕人的運動,足以迅速造成巨大政治變化。

    ● 秘魯:世界最低民調總統

    祕魯年輕人走上街頭,抗議總統博盧阿特(Dina Boluarte)與國會。他們不滿貪腐和改革停滯不前,要求對領導層就管理不善究責。在民眾眼中,制度只服務特權階級,而非公眾。秘魯抗爭規模巨大,顯見民怨沸騰。總統博魯阿特民調堪稱世界最低,據易普索的5月調查,只有2%支持度。這名秘魯首位女總統,涉嫌收受勞力士等貴重物品,因此遭受12起貪腐調查。

    ● 馬達加斯加:水電不穩引爆民怨

    東非馬達加斯加,年輕人則因水電供應不穩而上街抗議,一開始只是對缺水和輪流限電的不滿,但很快就演變成要求政治與制度改革。抗爭爆發的警民衝突,釀成至少22人死亡與100人受傷,迫使總統拉喬納利(Andry Rajoelina)解散政府。但這場以「馬達加斯加Z世代」(Gen Z Madagascar)為名的運動,仍持續要求改革,包括選制修改和尋求更大的問責。

    ● 肯亞:物價飆漲 政府不作為

    肯亞抗爭的導火線,是一名部落客兼老師的死亡,抗議者認為這是警方暴力所致。另外,積壓已久的民怨,是出於生活成本飆升,但政府卻不作為的冷漠。去年對財政法案的示威,成功迫使政府撤回了稅率大幅調高的計畫,凸顯了這類群眾運動對政治的影響力。

    ● 印尼、東帝汶:國會自肥

    至於印尼和東帝汶的抗爭,起因都是國會的自肥法案。國會通過議員高達5000萬印尼盾的住房津貼,遠超過一般民眾收入水準,引爆大規模抗議。印尼政府對此退讓,國會撤銷了津貼法案,不過政治影響還在發展中,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政府及其對經濟問題處理,都受到更大檢視。像是這波印尼抗爭的發生,也是因學生與勞工不滿裁員潮與大幅加稅。

    東帝汶則是因國會通過議員購車等津貼,引發學生靜坐抗議。強烈反彈同樣逼得國會撤回法案。

    ● 菲律賓:防洪工程爆貪汙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大學生罷課上街示威,抗議防洪工程貪汙。有建築公司業主指控,近30名國會和工程官員收受賄款,目前總統小馬可仕表弟,也是眾院議長的羅穆亞爾德斯(Martin Romualdez),還有參院領袖都中箭落馬。

    ● 尼泊爾:封禁社群引發反效果

    尼泊爾爆發抗爭,導火線是政府封禁了26個社群媒體,被年輕人認為是試圖壓制他們的聲音。運動迅速擴展為全國範圍,訴求也升級為反對貪腐與裙帶關係,最終示威迫使總李奧利(K.P. Sharma Oli)請辭下台。騷亂造成至少74死亡與2000人受傷,顯見抗爭激烈程度。禁令隨後被撤銷,由前首席大法官卡齊(Sushila Karki)接掌臨時政府,預計明年3月舉行大選。

    ● 摩洛哥:8孕婦生產枉死

    摩洛哥民眾不滿政府將世足賽的體育館建設,優先於資源匱乏的教育和醫療服務之前。9月的8名孕婦剖腹產時身亡的事件,更是引爆怒火,有抗議者諷刺稱,他們知道體育館位置,卻不知道醫院在哪。截至目前,示威潮已有超過1000人被捕,至少3人死亡。

    示威者的憤怒主要在民選政府。總理阿克哈努什(Aziz Akhannouch)是全國數一數二巨富,控制國內一半加油站,他和衛生部長塔赫拉維(Amine Tahraoui)。另外阿克哈努什還取得政府的海水淨化場項目,有自肥嫌疑。發動示威的團體「 Gen Z 212」已公開請求國王解散政府和貪腐的政黨,釋放被拘禁的夥伴,並設立政府論壇對官員究責。

    ● 塞爾維亞:遮雨棚崩塌釀悲劇

    去年諾維薩德市(Novi Sad)的火車站遮雨棚倒塌,釀成16人死亡,也點燃了延燒好幾個月的反貪腐示威。學生和年輕專業人員,持續上街施壓要求對政府問責。

    ● 孟加拉:公職考試的不公平

    孟加拉的抗爭,是來源於不滿公職考試配額制的不公,學生對此要求公平競爭和透明公開。抗爭引發了全國對錄取政策的討論,也顯現了對貪腐的長期不滿。執政長達15年的女總理哈希納(Sheikh Hasina)最終失去軍方支持,被趕下台,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返國主持臨時政府,收拾殘局。

    未來發展

    目前Z世代抗爭浪潮沒有消退跡象。如果國家治理能力薄弱,或者貪腐纏身,無法處理民怨,年輕人就可能持續挑戰當局。尼泊爾和肯亞等國已做出讓步,摩洛哥和印尼則持續出現騷亂。這些Z世代抗爭,其去中心化和社群媒體連結的本質,讓這類運動能迅速重新集結,因此時刻注意這些運動對全球執政者、投資者和公民團體,都至關重要。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Z世代 摩洛哥 哈希納 卡齊 普拉伯沃 尤努斯 參院 眾院 印尼 尼泊爾 菲律賓 東帝汶 秘魯 馬尼拉 肯亞 馬達加斯加 美國 孟加拉 塞爾維亞 年輕人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