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醫師示警!4食物以為很健康 吃下肚恐害發胖、身體發炎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蕭捷健指出,部分名字有「豆」的食物如百葉、杏仁豆腐,看似健康,其實加工程度高。(圖/減重醫師 蕭捷健提供)
蕭捷健指出,部分名字有「豆」的食物如百葉、杏仁豆腐,看似健康,其實加工程度高。(圖/減重醫師 蕭捷健提供)

許多人在減重時,會刻意挑選「看起來健康」的食材,但減重門診醫師蕭捷健提醒,部分被視為健康的豆製品與火鍋常見配料,其實藏有高油、高糖或精製澱粉陷阱,不僅無助於減重,還可能導致身體慢性發炎。

食材飽含精緻澱粉、油 多吃恐害身體發炎

蕭捷健在影片中指出,像「豆輪」這類食物名稱容易誤導,讓人以為是黃豆製成,但實際成分主要是麵粉與沙拉油,「吃下去會讓身體發炎」,並非理想的蛋白質來源。

他也提到,「冬粉」同樣要分真假:火鍋店或便當店常見的多為馬鈴薯澱粉製成的粉絲,屬於精製澱粉,「放入火鍋煮30秒就會熟」,而真正的綠豆冬粉則需煮七至八分鐘,辨識方式相當明顯。

名叫「豆」但多為加工 長期食用小心發胖

至於「百葉豆腐」,蕭捷健直言,它雖名為豆腐,但加工程度高,含有沙拉油、砂糖、玉米澱粉與鹽分,「熱量是盒裝嫩豆腐的3倍」,長期大量食用容易發胖、發炎。

他補充,甜品常見的「杏仁豆腐」其實也與黃豆無關,原料多為杏仁、糖、鮮奶與奶粉,屬於高糖乳製甜點,並非豆製健康食品。

醫提醒:別被加工食品「健康形象」誤導

蕭捷健舉例,如果一鍋火鍋裡放入百葉豆腐、組合肉、馬鈴薯冬粉,再配上一杯「假的杏仁茶」,整餐有高達九成都是精製澱粉與不良油脂組成,「難怪身體越吃越差,體重也沒變」。

他提醒,想真正吃得健康、減重有效,應多留意食材來源與成分標示,別被「豆」字或「健康形象」誤導。

資料來源:減重醫師 蕭捷健臉書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