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慶中秋!新馬提燈籠嘉年華 越南為兒童狂歡節
節目中心/林瓊玉報導
中秋節不只屬於華人世界,在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與泰國等地,同樣可見滿月之夜的慶典。不同於台灣以拜月、賞月與烤肉為主,東南亞地區的中秋更帶有嘉年華與民俗融合特色,體現多元文化的共融氛圍。
在越南,中秋節被稱為望月節,又名兒童節。相傳古時農忙,父母在中秋後閒暇下來,便以節慶補償孩子,久而久之形成「小孩的節日」。當地的主要活動包括提燈遊行、舞獅表演、猜謎與分送月餅。家家戶戶製作或購買各式彩燈,有星形、魚形、兔形等,夜裡街頭亮如白晝。
越南的月餅文化也與華人傳統相似,但餅皮較厚,餡料以豆沙、綠豆與蛋黃為主,並搭配熱茶。除了月亮意象外,節慶更象徵家庭重聚與兒童歡笑,被視為越南的兒童節與家庭節日。
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因華人移民眾多,中秋節的氛圍最接近華人社會。民眾會拜月娘、賞月、分食月餅,並舉辦大型「燈籠節」活動。近年各城市如新加坡牛車水、檳城喬治市都會舉辦燈會、市集與表演,吸引各族群共同參與,象徵多元族裔的團圓與融合。
此外,馬來西亞吉隆坡與怡保的華人社群,仍保存拜太陰娘娘與家庭賞月的傳統,有些地方甚至將中秋視為感恩大地、敬天祭祖的節日。年輕族群則更熱衷於燈籠嘉年華與夜間音樂活動,使傳統節慶在現代化氛圍中延續。
泰國部分地區也受到華人移民影響,尤其在曼谷與普吉島,中秋節稱「祈月節」,會舉行月餅祭祀與祈福儀式。當地寺廟與華人社團設供桌、點香燭、供奉水果與月餅、壽桃等,並舉辦慈善與文藝演出,延續「月圓人圓」的節慶精神。
與台灣相比,東南亞的中秋少了宗教祭祀,多了嘉年華氣息;越南重童趣,新馬重文化融合,泰國則強調慈善與社群。儘管形式不同,各地人們仍在同一輪滿月下,表達對親情、團聚與幸福的共同祝願。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按讚寶島神很大粉絲團,掌握最新消息: https://bit.ly/3n9Sb9C
►訂閱寶島神很大Youtube頻道!神影片週週更新: https://pse.is/4c9hq5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理性信仰不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