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村莊「半數居民出國賣腎還債」! 一顆只換25萬台幣
國際中心/林奇樺報導
緬甸內戰持續,經濟陷入崩壞邊緣,部分地區出現以「販售器官換取現金清償債務」的極端現象,甚至形成一條跨境輸出至印度的器官買賣鏈。當地受訪民眾坦言,在沒有收入、物價飆漲、還款壓力逼迫下,「賣器官成了唯一能活下去的方法」。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在仰光近郊一座約700人口的村落中,已有多人透過仲介安排前往印度接受手術,以一顆腎臟換取約700萬緬甸幣(折合新台幣約25萬元)。報導指出,這套流程呈「系統性運作」,當地仲介會安排假親屬文件,讓捐贈者偽裝成移植患者的家人,以通過印度醫院的審查機制。
報導提到,一名25歲的男子在2023年賣腎後,反過來成為仲介線的一環,每介紹一名新「捐贈者」,可獲得約1萬日圓(約新台幣2千元)的佣金。村裡包括他的親人至少有10人已賣出腎臟或部分肝臟,有人仍排隊等待買家,附近甚至還有「半數居民曾賣器官」的村落。
雖然緬甸法律明訂器官買賣違法,但報導引述當地人說法,指出「警方與行政單位並未介入」,顯示相關行為在實務上遭到默許。由於戰火下年輕人面臨軍方徵召,有人甚至將「手術證明可作為免徵兵憑據」視為另一個賣器官的理由。
受訪者中,有人用所得先償還債務,也有人購買土地或首飾,但不少人表示「錢很快又花光」,留下的只剩下一紙手術紀錄與一條疤痕。一名單親母親接受採訪時語帶無奈表示:「我沒有別的選擇,只是想讓小孩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