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到中國見習近平 鄭麗文前同事揭她「唯一的不變」:希望只是逢場作戲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外界關注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鄭麗文未來的兩岸政策,以及是否可能赴中國見習近平。她說,當然要見習近平,如果能化解兩岸矛盾歧見,推動和平合作,她什麼工作都願意做、什麼人都願意見。對此,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說,這是台灣民主的危機,「我仍希望,她只是逢場作戲」。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外界關注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鄭麗文未來的兩岸政策。(圖/翻攝自鄭麗文臉書)

王婉諭指出,鄭麗文當選隔天,習近平火速發來賀電:「期望兩黨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推進國家統一。」短短幾句話,藏著兩層含意:第一,很多人說習近平發賀電是慣例,但其實不是。2020 年,普遍被視為本土派代表的江啟臣當選時,中共就沒有發來賀電。第二,2021 年朱立倫當選,則是賀電第一次出現「為國家謀『統一』」這幾個字。但這一次,中共不再「謀」統一了,而是明確寫出「推進」統一。從「規劃」走向「行動」,這封賀電的文字,絕對是有意義的。而且鄭麗文的回應很直接:「不排除赴中,與習近平會面。」

王婉諭分析,這整件事情,最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為什麼中共會選擇鄭麗文?他們難道不擔心一個出身綠營的學運青年嗎?其實,答案恰恰相反。她的背景,才是他們最需要的樣板。不過幾年時間,鄭麗文就從學運青年,搖身一變到連戰身旁祝壽。從主張台獨到擁抱統一,這樣的轉折,對中共而言,正好是最能被利用的政治樣板。

王婉諭指出,鄭麗文唯一的不變,就是她一直在變。這樣的政治風格,也讓人難以分辨,她究竟代表哪一種的國民黨。去年總統大選,她一開始支持侯友宜,後來又呼籲柯正侯副;檯面上力挺柯文哲,私底下又勸進郭台銘。選前挺柯的她,選後又罵柯「比垃圾還不如」;罷免前還喊要組黨外在野大聯盟,幾個月後,卻又回頭選國民黨主席。對一般人來說,這叫反覆無常。對中共來說,這是一個什麼都能夠交換的人,最好控制。

「未來所有台灣人都會自豪自信地說我是中國人」這是鄭麗文在選前的宣示。王婉諭進一步指出,必須要說,在文化、歷史與情感上,懷抱中國認同,這在台灣社會並非不可理解,也應該被接受。但是,這種情懷不應該被強加在所有人身上,更不該上綱為對中共政權的認同。文化認同當然可以多元,但國家立場必須清晰。鄭麗文真正的問題,是連共軍圍台,都可以解釋成這是在保護台灣、維護治安,這根本就是敵我不分了。

王婉諭也提到,跟鄭麗文一起當過同事。但老實說,她在議題推動上沒有什麼具體成果,只在鏡頭前的表演能力驚人。如今,她登上國民黨的最高位置,也讓外界必須再次檢視:這個百年政黨,究竟要走向民主深化的道路,還是重回國共合作的懷抱?這不只是國民黨的悲哀,更是台灣民主的危機。「我仍希望,她只是逢場作戲;但更現實的可能是,台灣正站在一個歷史交叉點上。也許,這會是國民黨再次分裂的開始;又或許,這會是台灣社會真正清醒的契機」。

鄭麗文 王婉諭 習近平 中共 國共 中國 黨主席 樣板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