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美大陣仗「監督」停火協議 美官員稱:川普簡直是納坦雅胡保母

編譯莊佳芳/綜合報導

導覽目錄:

  • 以色列應負責加薩地區人民生活所需
  • 救援物資進入加薩 飢餓狀況漸緩
  • 停火大功臣:美國
  • 只是「夥伴關係」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際法院(CIJ)22日稱,以色列作為「佔領方」(occupying power),不得妨礙聯合國的救援工作,並有責任確保加薩及約旦河西岸人民獲得食物、住所等日常必需品。對此,以色列立即駁斥裁決,堅稱其為「出於政治動機」,並否認違反任何國際法。在國際壓力下,以色列已允許救援物資進入加薩,飢餓狀況稍緩。

    美國在此次停火協議中扮演關鍵角色,但此模式也引發擔憂。以色列反對派領導人痛批,納坦雅胡讓以色列變成「受保護國」,但其堅稱雙方僅是「夥伴關係」與「盟友」。不只以色列有人這麼想,CNN報導指,連美國官員都稱川普簡直是「納坦雅胡保母」(Bibi-sitting),要川普派遣特使、政府官員甚至他本人來確保加薩停火協議能照常實施。Bibi是納坦雅胡小名,被該官員用作Babysitting(保母)的諧音哏。

    加薩地區建築物受損嚴重,國際法院認為以色列作為佔領國,應該要負責當地居民的基本日常生活需求,包括住所。(圖/翻攝自X平台 @gazanotice)

    以色列應負責加薩地區人民生活所需

    國際法院在22日,要求以色列不得妨礙聯合國在加薩西岸的救援工作,並稱以色列作為佔領方,有責任確保住在約旦河西岸以及加薩地區的人民,獲得滿足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包括食物及住所。國際法院是聯合國的一個分支機構,雖然這項裁決不具法律約束力,但仍具有象徵意義。

    對此,《紐約時報》報導,以色列立即駁斥了國際法院的裁決,稱此裁決是出於政治動機。以色列今年初也拒絕出席有關此裁決的聽證會,僅提交書面意見,並否認有任何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法律人士分析,國際法院的裁決可能代表未來將做出更重要的裁決,例如裁判以色列是否在戰爭期間,在加薩地區犯下種族滅絕罪。去年,在南非的要求下,國際法院啟動了種族滅絕的訴訟程序,然而納坦雅胡堅稱,他們的打擊是針對哈瑪斯,並非全體巴勒斯坦人。

    救援組織表示,隨著以色列的解封,越來越多物資得以進入加薩,過去巴勒斯坦人成群結隊,湧向救援卡車搶奪食物的慘劇,短期內不會再發生。(圖/翻攝自X平台 @OnlinePalEng)

    救援物資進入加薩 飢餓狀況漸緩

    由聯合國支持的糧食安全專家小組曾表示,加薩北部區域出現部分飢荒,而以色列的限制,就是原因之一,根據世界糧食計畫署統計,在戰爭期間,有許多加薩人連續數日都沒有進食。雖然以色列全盤否認這些說法,但聯合國稱,以色列的作法是對平民的「殘酷集體懲罰」。

    以色列迫於國際壓力,在5月允許每天600輛卡車進入加薩,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加薩事務主任雷納爾(Antoine Renard)表示,現在有更多的物資進入,巴勒斯坦人成群結隊湧向救援卡車搶奪食物的慘劇不會再發生,他告訴《紐約時報》,加薩南部及中部大部分的人,一天都至少可以吃兩餐。

    停火大功臣:美國

    加薩停火協議的背後大功臣,美國當之無愧,美國總統川普先在13日親赴埃及主持加薩和平鋒會,並見證協議簽訂後,21日又派副總統范斯到本古里安機場監督人質交換,CNN分析,美國不僅是在調解加薩戰火,更是在積極地嘗試要管理它。

    前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埃森科特(Gen Gadi Eisenkot)向以色列Kan電台表示,停火協議由美國管理,會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這意味著隨著協議進展,更多的國際部隊將進入,恐怕會限制以色列國防軍。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左)稱,與美國只是夥伴關係,並沒有所謂的附庸國之說。(圖/翻攝自X平台 @netanyahu)

    只是「夥伴關係」

    然而,這種由美國主導的模式,也引發了擔憂,以色列《國土報》高級軍事分析師哈雷爾(Amos Harel)向CNN表示,美國是發號施令的一方,而以色列是按照規則行事的一方,雖然納坦雅胡不會承認,但以色列的確抵押了一部分的獨立,美國正掌控著方向盤。

    以色列反對派領導人拉皮德(Yair Lapid)也批評納坦雅胡,稱他把以色列變成一個受保護國,只能接受指令。納坦雅胡隨即駁斥這些言論,他堅稱以色列並非附庸國,也不想成為附庸國,他們需要的是「夥伴關係」與「盟友」。

    CNN報導指,在這次停火協議中,納坦雅胡簡直就是川普懷中的嬰兒,動用極大資源就是要讓納坦雅胡可以乖乖執行停火協議,這樣的做法簡直跟「納坦雅胡保母」(Bibi-sitting) 沒什麼兩樣。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 加薩 以色列 美國 巴勒斯坦 川普 納坦雅胡 范斯 哈瑪斯 人道危機 飢荒 國際法院 聯合國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