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亂東協!關稅釀東南亞分裂 料成峰會焦點
編譯林浩博/綜合報導
導覽目錄:
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的首趟亞洲行即將啟程,第一站就是出席26日登場的東協(ASEAN)峰會,而由他引發的關稅混亂,預料將主宰會議討論。彭博社專欄作家瓦斯瓦尼(Karishm Vaswani)則觀察到,東南亞各國為了紓解高昂關稅,紛紛尋求與川普達成雙邊協議,無形中裂解了東協的團結力量,無法一致對外。
關稅逼我裁員
東協峰會即將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召開,二度就任美國總統的川普,也將在時隔8年後重返東協峰會,並預料到時會參加泰國與柬埔寨和平協議的簽署儀式。但與會各國更關注的,恐怕還是如何解除川普所施加的關稅重擔。
東南亞堪稱聯合國認證的關稅重災區,多數國家遭課徵高達19%或20%的稅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估算,因為關稅墊高的價格,東南亞出口面臨10%的衰退。
當地製造業者因關稅苦苦掙扎,澳洲廣播公司(ABC)的記者24日在現場第一手觀察。印尼成衣廠老闆李奧納迪(David Leonardi)接受採訪稱,當前的困難前所未有,關稅再拖下去,他就要撐不住,被迫開除員工了。
「這對印尼會是重大問題,為什麼我會這樣說?這是因為小學、中學、大學學歷的人力,都由這一個產業吸收。」李奧納迪嚴正警告。
據《天下》雜誌報導,印尼人口結構年輕,15至24歲人口有4,440萬人之多,但當中16%處於失業。青年高失業率,正是引爆今年印尼Z世代騷亂的原因之一。
除了讓出口受重創,川普關稅還引爆中國對東南亞的倒貨潮。中國商品因川普第一任期的對中關稅,轉到東南亞「洗產地」再對美輸出,但在如今的第二任期,這些「洗產地」商品面臨的稅率反倒更高。既然美國市場築起關稅壁壘,中國出口商乾脆把腦筋動到東南亞身上,以低價將大量商品傾銷當地。
李奧納迪就苦嘆:「我們根本活不下去。這些進口品,價格比國產品低了兩倍、三倍。你想,你會買哪件?」
東協分裂
ABC預估關稅將主宰東協峰會的討論,但彭博社專欄作家瓦斯瓦尼觀察,當各國領袖忙著和美國達成雙邊貿易協議,希望獲取短期利益,東協這個組織也陷於空前分裂。
瓦斯瓦尼在文中舉例,東道主馬來西亞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親自遞交峰會的邀請函給川普,就是期待可確保自己國家的貿易優惠待遇。印尼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因為麥克風沒關,被抓到私下詢問川普,自己能否見到他的兒子,據悉是討論開發案的土地。泰國與柬埔寨則異口同聲,說是川普調停了兩國的邊境衝突,柬埔寨總理洪馬內(Hun Manet)甚至說他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瓦斯瓦尼引述專家意見指出,即使沒有東協整體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協議,東協仍可就貿易協調立場與標準,「這就足夠帶有影響力」。
東協的分裂並不限於貿易,不論是緬甸內戰,還是泰柬衝突,東協的角色都被邊緣化,引發新加坡外交部長批評,這「不僅是東協和平穩定、也是其公信力」的挫敗。另外,面對中國在南海步步進逼,東協國家也是各自為政。據新加坡智庫ISEAS今年所做民調,35%的東協國家受訪者即認為,隨著危機迅速發展,東協的處理卻很遲鈍,恐怕會淪為「不相干人等」。
瓦斯瓦尼表示,眼看美中兩大強權領袖即將會面,東協應避免因分裂而淪為大國的棋子。她建議,東協應擬出對美國的共同關稅架構方案,而馬來西亞作為輪值主席國,可藉由新設立的「地緣經濟協會」(Geo-Economics Council)促成區域合作,另外東協也應善用手邊工具處理邊境衝突,以重建其調解人的公信力。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