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豬瘟引爆公衛危機!專家籲借鏡穆斯林:速訂「廚餘養豬退場年限」
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台灣首現本土非洲豬瘟!廚餘場10天暴斃117頭豬
台灣養豬產業警報正式引爆!台中市梧棲區一處使用廚餘餵養的養豬場,近日爆發豬隻大量異常死亡,短短10天內就有117頭豬隻暴斃,經檢驗證實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病毒核酸呈陽性反應,成為台灣本土首次檢出的非洲豬瘟案例。
面對這場可能衝擊上千億元(新台幣)豬肉產業的危機,農業部已於22日緊急啟動最高級別的應變措施,包含:
1. 自10月22日中午12時起,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最長可能延長至15天,以涵蓋病毒潛伏期)。 2. 全面禁止使用廚餘養豬。環境部同步公告,違者最高可罰新台幣300萬元。 3. 對案場執行預防性撲殺(共195頭)及移動管制,並啟動全國豬場防疫調查。
廚餘養豬成防疫最大漏洞?學者憂病毒經地下水擴散
儘管農業部迅速宣布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但這次疫情爆發也再度將「廚餘養豬」這個結構性問題推上風口浪尖。屏科大獸醫系主任林昭男教授對此表達高度憂慮,他直指廚餘餵養是防疫上最難以控制的「最大破口」。
據《自由時報》報導,林昭男表示,去年國內有一半廚餘是透過養豬系統去化,廚餘雖是環境部轄下的廢棄物處理責任,卻長期仰賴農業部的畜牧系統來消化。當非洲豬瘟病毒入侵時,即便是少量的污染殘留,若廚餘消毒不完全,豬隻一旦吃下就可能染疫,這是目前國際公認非洲豬瘟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之一。
更令人擔憂的是,林昭男對台中市府將採取「撲殺掩埋」方式處理斃死豬隻的做法提出警告。他引述2018年羅馬尼亞某大型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的案例,當時病毒就是透過地下水擴散,導致疫情難以收拾,最終只能整場撲殺。
林昭男解釋,台灣許多地區地下水脈連通,若掩埋深度不足或未鋪設完善防水布,屍體腐化產生的屍水恐滲透污染地下水,成為病毒向外傳播的潛在路徑。他建議,使用地下水的養豬場,必須針對水源加強消毒水與氯錠等處理。
借鏡穆斯林國家解方 學者籲訂定年限逐步淘汰廚餘養豬
雖然農業部呼籲民眾毋須過度恐慌,非洲豬瘟不會傳染給人,沒有食品安全疑慮,且國內冷凍豬肉庫存量仍足夠供應,將會落實產銷調節以穩定豬價。面對爭議,農業部長陳駿季指出,破口仍需待調查結果確定,目前不排除滾動式檢討廚餘餵豬政策,未來也會研究如日本將廚餘轉換成飼料的模式。
然而,林昭男教授則主張應更積極地規劃「廚餘養豬退場機制」。他建議政府應果斷訂定年限,讓廚餘養豬分階段、逐步退場。除了可設置高標準的堆肥場或轉為焚化處理廚餘外,政府也可參考「境內無豬隻產業」的國家是如何處理廚餘問題,例如穆斯林國家由於宗教因素沒有大規模的豬隻飼養,在廚餘處理上累積了其他可借鏡的經驗,值得台灣學習與思考,從根本上解決廚餘和動物防疫的兩難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