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連16年全球墊底!升遷斷頭×排擠媽媽 職場不友善成隱形避孕器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在少子化浪潮中,台灣正面臨勞動力快速萎縮的嚴峻警訊。根據國發會最新人口推估,台灣勞動市場的「老化時限」正以驚人速度逼近:2037年,45至64歲工作人口將占比過半,比2022年預估的2070年整整提前了33年。這代表,我們距離勞動力枯竭的臨界點,只剩下短短12年。
而這一切的根源,指向台灣長期盤踞全球「生育率最低」寶座。根據統計,台灣已連續16年蟬聯全球最低生育率國家,不婚、不生、不敢生,成了上班族對現實的無聲控訴。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指出,問題從來不是「不想生」,而是「不能生」。根據該行最新調查,近六成受訪女性上班族坦言國內婚育環境極不友善,更有高達51.6%的女性在婚育後遭遇職場歧視或排擠。
調查進一步指出,前五大不友善情況包括:請假遭刁難(48%)、考績受影響(32.6%)、職務被調整(29.8%)、遭主管同事刁難(28.8%),甚至有21.1% 被暗示「別請育嬰假」。這樣的氛圍形同「隱形避孕器」,讓職場成為婚育的絆腳石。
「年輕人不是不想結婚,而是不敢。不是不想生孩子,是怕失去工作、被貼標籤。」曾仲葳直言,這些制度外的「潛規則」,才是阻礙台灣人口增長的關鍵。她進一步強調,「職場制度與文化的友善度,是影響婚育行為的第一道防線。」
雖然政府持續砸錢補助生育,但在缺乏完整托育機制與彈性工時制度支撐下,年輕家庭依然不敢鬆口氣。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也直言:「若只是單一補助金,效果有限。必須要從制度根本翻轉,才能真正挽救少子化。」
為此,1111人力銀行攜手立法委陳菁徽舉辦「少子化衝擊勞動力──友善生育翻轉缺工現況」公聽會,邀集產學專家共議解方,期望能引導出台灣版本的「生育友善藍圖」。
部分企業已率先採取行動。像是福懋科技提供每胎2萬元生育獎金與每月2,000元育兒津貼;日月光集團投入上億設立企業幼兒園,從早上七點開到晚上八點,解決雙薪家庭托育痛點;明基材料則提供高達12週產假、10日陪產假,並為3歲以下員工子女補助每年6萬元育兒金。
然而,張篆楷認為,真正的大轉變仍需政府主導。他呼籲推動「六大改革方向」:包含獎勵結婚、擴大產檢補助、提高育嬰留職津貼金額與年限、擴增準公托名額、職場彈性工時設計,以及支持婚戀與交友發展,從根本打破「無人可嫁、無房可住、無力可生」的三大婚育障礙。
曾仲葳警告,若不及早應對,2028年台灣的人口紅利恐將正式終結,屆時人才短缺、產業外移、內需市場崩解將成為現實,企業與政府都將付出高昂代價。
她語重心長地說:「少子化不是個人選擇,是整個制度在逼退下一代。」只有當職場成為年輕世代的堅強後盾,而非沉重枷鎖,台灣才有可能在全球競爭中保有人力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