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晚起才正確? 立冬這樣養身最聰明

節目中心/邱美銜、林瓊玉報導

今年國曆11月7日迎來「立冬」,這代表秋季的「收穫」已完成,正式進入冬季「閉藏」的階段。在中醫傳統養生學中,立冬被視為一年中「冬藏」的開始,其核心精神在於順應自然界萬物蟄伏、生機潛藏的規律,強調人體也應當開始儲存能量、抵禦寒邪。現代人多半營養充足,立冬進補的真正意義在於補虛與防寒。經歷了一年的奔波與辛勞,人體機能需要調整與休養,特別是針對秋冬常見的虛寒體質。

請繼續往下閱讀….
立冬將至(圖/CANVA製作)

傳統文化中,立冬進補的代表性食物莫過於薑母鴨、麻油雞和羊肉爐,這些溫熱滋補的湯品確實有助於暖身禦寒。然而,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過度油膩的進補方式反而可能造成腸胃負擔或「虛不受補」。真正的立冬飲食應著重於滋陰潤燥與溫陽散寒並重。由於許多地區在立冬時仍帶有「秋燥」的餘韻,建議多攝取富含水分、能滋養陰液的食物,如山藥、蓮藕、白木耳、百合等,以緩和乾燥對呼吸道和皮膚的影響。基礎進補可選用性質平和且能補益氣血的食材,例如:鱸魚(利水補虛)、紅棗(補氣養血)、黑芝麻(滋養肝腎)。

進補時需要注意不可太過油膩(圖/CANVA製作)

除了飲食,作息上的調整更是立冬養生的關鍵。古語云:「冬日重在藏」,強調生活節奏應當隨之放慢。建議實踐早睡晚起的原則,以確保充足的睡眠時間。早睡有助於陽氣潛藏,晚起(待日出後)則能避開清晨低溫對心血管的刺激,這是順應冬藏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

溫潤滋補的食材(圖/CANVA製作)

運動仍不可或缺,但應以和緩為主,避免大量出汗而耗損人體津液與陽氣。散步、太極拳、瑜珈都是理想的選擇。戶外活動時,尤其要注意頭部、頸部和足部的保暖,這些部位是寒氣入侵的常見通道。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按讚寶島神很大粉絲團,掌握最新消息: https://bit.ly/3n9Sb9C

►訂閱寶島神很大Youtube頻道!神影片週週更新: https://pse.is/4c9hq5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理性信仰不迷信

寶島神很大 節氣 立冬 民俗 開運 養生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