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兒病逝他獨留…自強爸猝死5日才被發現 友嘆:到最後都不想麻煩別人
記者張雅筑/台中報導
「這對他來說,或許是最好的結局與安排吧…」昔日曾協助馬先生處理兒子皓皓後事的李小姐哽咽表示。曾獲「模範父親」的馬先生,先是經歷喪妻之痛,幾年後,親力親為照顧的罕病兒皓皓又突然離世,獨自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他曾形容:「心就像被掏空一樣。」近日他不幸猝逝,昨(12)日火化後將與兒子樹葬在一起,噩耗傳出令人震撼與不捨。馬先生雖不是名人,但他的人生際遇感動無數人。讓人動容和佩服的是,痛失摯愛後,他仍積極幫助罕病家庭,甚至以皓皓名義捐出保險理賠。他曾說:「讓善循環、回饋與延續這份愛,是我活下去的動力。」
2021年時《三立新聞網》曾報導讓人敬佩又催淚的 自強爸爸系列報導,談到台中這名父親,認識他的人無不讚賞他是一位用心又盡責的爸爸。馬先生和太太婚後3年多才迎來愛的結晶「皓皓」,在求子過程中屢遭波折,經歷過幾次流產,所以當皓皓來到他們的生活時,夫妻倆相當開心和幸福。
豈料老天爺卻給了馬先生許多沉重的考驗和人生課題,先是發現皓皓發展遲緩,透過基因檢測才知道,孩子竟罹患罕病中的極罕病「皮特霍普金斯綜合症(Pitt-Hopkins Syndrome)」,本來從事護理師工作的太太,為了照顧兒子辭去工作,但沒想到被檢查出罹患肺腺癌末期,且癌細胞已嚴重擴散。短短6年的時間裡,馬先生經歷了太太癌逝,相依為命的兒子猝死,專訪時,他不斷捂著胸口,隨後用力拍打幾下,似乎在試圖壓抑內心的悲痛與空洞感,那份痛徹心扉的失落令人動容和不捨。
在妻子癌逝後,馬先生無法放心把兒子交給他人照顧,同時覺得,孩子已經失去了媽媽,不可以再沒有爸爸,因此毅然決然辭去工程師工作,靠著積蓄和罕病兒子相依為命度日。那6年的時間裡,馬先生全心全意地照顧兒子皓皓,甚至還自學中醫。當時的里長林京玲告訴記者,馬爸爸真的很偉大,因為她常常看到他帶著孩子出門散步,長時間下來,也看到皓皓真的有進步,本來只能癱坐在嬰兒推車、流著口水的小孩,後期慢慢的可以做出許多動作,甚至靠著助行器自己走路,「要把一個罕病的孩子照顧到那麼好,真的非常不容易,讓人看了很感動又佩服!」為了鼓勵和支持馬爸爸,也希望帶給社會正面能量,林京玲特別在2017年時提報馬先生為「模範父親」。
馬先生那6年的生活重心全在皓皓身上,所以當兒子離開時,對他打擊非常大。昔日協助處理皓皓後事的友人李小姐,她回憶當時哽咽地說:「馬爸爸真的超乎常人的堅強,他為人客氣有禮,但我到現在都無法忘記他送走兒子時的情景。那天他獨自送皓皓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礙於習俗,白髮人不能送黑髮人,所以他一直站在靈堂門口,直到出殯禮車開走,向所有幫忙的志工鞠躬道謝完後,他一個人當場嚎啕大哭...那一幕,誰看了都受不了,太讓人心碎了。一個爸爸這樣哭,可想而知他有多愛、多捨不得這個孩子啊!」
其實在2021年專訪時就可以感受到馬先生對妻小的深情,明明不是台中人,卻選擇獨居在這城市,馬先生那時表示,因為那間房子是和太太的婚房,裡面有他與妻兒的滿滿回憶,他覺得住在那才有家的感覺。家中客廳依然有著皓皓生前玩的玩具,連用過的地墊也沒收掉,甚至從出生到大的衣服,馬先生都小心翼翼地一袋袋收好放在衣櫃裡,他說:「反正家裡這麼大,放著也不影響生活,反而會覺得祂們都還陪著我。」
馬先生當時受訪時表示,自己有承諾太太和皓皓,會好好努力生活,但心中唯一掛念的,始終是妻小在另個世界過得好不好?2021年至今,每年記者詢問他近況時,他除了會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外,也會談到去廟裡詢問神明妻兒的情況。今(2025)年初,馬先生透露有夢過幾次太太和兒子皓皓,接著淡淡地說,之前去拜拜,我有問神明太太和皓皓好不好,神明表示妻小已經不在了,「我就問:『祂們是去投胎了嗎?』得到了聖筊,知道祂們去投胎、一切都好,我也就放心了。」
雖然嘴上表示,自己看得很開,但周圍的人都感受得到,馬先生其實過得很壓抑,那些無法言說的悲傷與孤單,馬先生全獨自默默承受,吞在肚子裡頭。讓人感動和佩服的是,為了回饋社會給予他的幫助,明明自己沒有收入,他仍把收到的保險理賠以兒子皓皓的名義捐出去,甚至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同為有罕病孩子的家庭,馬先生總是謙虛地說:「保險理賠本來就是皓皓的錢,受人幫助要懂得感恩,我能做的就是延續那份善與愛,這也是我繼續活著的動力和意義,反正我一個人生活,能過、能吃飽就好。」
但讓人遺憾的是,現年53歲的馬先生,不幸在11月6日被發現在家中猝逝。經瞭解,他其實在2年多前就有心臟不適的情況,但馬先生覺得,自己有學中醫,稍微自我調理就好。親友多次建議他到大醫院檢查,他總是一笑置之,輕描淡寫地安慰大家不用擔心,婉拒就醫。沒想到,最後經法醫相驗,死因確定為心臟衰竭,讓所有認識他的人感到無比哀痛與惋惜。
更讓人悲痛的是,馬先生被發現時,身上已出現屍斑,法醫研判至少已死亡五天。馬先生的姊姊受訪時說,弟弟獨居在台中,那層樓另一戶剛好空置。11月6日,大樓電梯進行保養整理時,在弟弟所在樓層聞到異味,他們直覺不對勁,立刻通知大樓管理員,管理員這才驚覺:「對欸,馬先生好幾天沒看到人了!」緊急報警後,警消破門而入,才發現馬先生倒臥在廁所地上,衣衫完整且手機和錢包都在身上,看起來原本準備外出,但卻再也無法起身,那份孤寂與無助令人心碎。
馬先生向來低調,不喜歡麻煩他人,因此他的人生最後一程也沒有多餘的儀式,僅選好日子,在昨(12)日火化後,他將與兒子皓皓一同樹葬,延續父子間永恆的連結與深情。
雖不是名人,但馬先生的人生故事激勵了許多民眾,記者陸續收到不少網友的反饋和對馬先生的祝福,包括:「雖然不認識他,但每當我遇到挫折時就會看看馬爸爸的故事,就會覺得自己遇到的事好像沒什麼」、「因為馬爸爸的關係,讓我學會珍惜當下,把握與家人相處的時光」、「看到他經歷這些事情還那麼堅強,就會覺得自己生活上遇到的那些都是小事,馬爸爸莫名會帶給我一股力量,其實滿謝謝他的」、「真的是那名馬爸爸嗎?RIP,希望他順利到另個世界和太太跟兒子團圓了」、「很震撼,但換個角度想,他們一家可能正在天上享受遲來的團圓和天倫之樂。」馬先生的故事不僅是對家庭的奉獻,更成為了許多人在人生低谷中的力量源泉。
雖然沒有風光或盛大的告別式,但許多關心馬先生的親友或網友都表示,他不會是孤單地離開這世界,而是帶著大家滿滿的祝福。最後透過馬先生的憾事呼籲大家,多關心周遭的親友和獨居者。台灣獨居人口持續增長,根據調查顯示,每年約有一千多起「孤獨死」的案例發生,這反映出高齡化、少子化導致的家庭結構改變,以及社會支持網絡的斷裂和不足。因此,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已成為社會極需關注和解決的課題。
然而,眼前每個人都能做的,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主動關懷獨居的親友或鄰居,讓他們感受到關愛與連結,減少孤獨感,這或許是最簡單卻又最有效的防範之道。
※本報導特此紀念馬先生,並致以最高的敬意與哀悼,非經同意請勿轉載改寫,謝謝!也請網友和親友在得知馬先生病逝的噩耗後,能給家人一些空間與時間,不要打擾更不要告知年邁的馬媽媽,讓她老人家可以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