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全球最缺男人的國家:十女配一男都不夠 網:還不快揪團
國際中心/唐家興報導
在全球男女比例最失衡的國家中,拉脫維亞這個波羅的海小國的名字總會被提起。金髮碧眼的美女滿街都是,從辦公室到工地、從超市到修水管的現場,女性身影無所不在。然而,男人卻稀少得驚人,甚至出現了「十女配一男」的極端現象。這個被戲稱為「現代女兒國」的地方,究竟怎麼走到這一步?
歷史創傷讓「男人稀缺」成國家宿命
拉脫維亞的男女比例失衡,得追溯到二戰時期。當年德國佔領這片土地,6萬名拉脫維亞男性被強徵入伍;戰後蘇聯再度介入,徵調了10萬名男性前往西伯利亞勞改。這些被迫離家的男人,多數一去不回,對僅有200多萬人口的國家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戰爭結束後,拉脫維亞雖重獲獨立,但創傷仍在延續。1990年代,經濟轉型導致大量青壯年男性外出打工,人口在30年間減少近三成,其中男性流失尤為嚴重。
體力勞動高風險+酗酒問題 男性壽命短10年
留在國內的男性多從事高風險行業,如建築、採礦與農業。這些工作不僅容易受傷,長期體力消耗也讓酗酒、吸菸成為普遍現象。根據統計,拉脫維亞男性的平均壽命比女性短約10年,導致男女比例更加失衡。
這樣的環境下,婚戀市場變得極度畸形:有時十位女性搶著同一位男士,相親會上幾乎都是女生主動開口。即便如此,30多歲的高學歷女性未婚率仍高達41%。
政府出奇招:推《跨國婚姻促進法案》
為了緩解「缺男人」危機,拉脫維亞政府祭出各種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跨國婚姻促進法案》:外國男性若與本地女性結婚滿三年並育有子女,即可取得居留權。
同時,政府還成立「國際婚戀服務中心」協助媒合。民間也不甘示弱,每年舉辦的「金髮女郎節」從地方相親活動發展為全歐盛會,2024年吸引逾三千名外國男士,促成478對情侶。
男人成「香餑餑」卻壓力山大
在外界眼裡,拉脫維亞男性成了被爭奪的「稀有資源」。但現實並非想像中輕鬆。由於當地社會仍保留「男人養家」的傳統觀念,許多男性在經濟地位不如女性時反而陷入焦慮。數據顯示,離婚男性的憂鬱症風險是已婚男性的2.6倍,「被需要」的背後,是巨大的心理壓力。
女性崛起:科技、金融新勢力
有趣的是,「男少女多」的結構也推動了性別角色反轉。如今,拉脫維亞的IT與金融業女性比例高達62%,甚至在量子演算法實驗室中,女性研究員就佔了40%。這些數字打破了「女性不擅長科技」的刻板印象,也讓這個國家意外成為歐洲性別平權的典範。
不過,建築、運輸等重體力產業卻因缺人難以為繼,工傷率高達歐盟平均的2.5倍,讓政府不得不面臨新的勞動力危機。
「缺男人」背後,是女性的堅韌與覺醒
儘管「男人稀缺」成為國家標籤,但拉脫維亞女性並未被困在婚姻焦慮裡。走在首都里加街頭,越來越多女孩選擇專注事業、追求自我。她們不再以「找到對象」作為人生唯一目標,而是活出自己的節奏。
拉脫維亞的故事告訴我們:幸福從不是靠誰給的,而是自己活出來的。在這個「十女搶一夫」的國度裡,最動人的不是男人的稀缺,而是女人們在失衡中找回平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