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國光客運又傳欠薪? 司機爆料:連輪胎、洗車耗材都沒錢!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國光客運再爆欠薪風波。有北部任職逾十年的員工在社群貼文指稱,公司11月發薪日僅先匯「一半薪水」卻未對外說明,內部還傳出欠款擴大,連輪胎更新、車輛清洗耗材都出現缺口;南部縮線後的資遣費仍未結清,甚至疑似發生勞保已扣款卻未繳交的狀況。該員工也憂心政府運價補貼延遲入帳,讓現金流壓力雪上加霜。
消息傳出來後,「國道客運公路市區遊覽車運輸聯誼會」留言區瞬間炸鍋,不少同業表示,「去統聯吧,從不欠薪資,遇到六、日都提早領喔」、「讓我想到前同事學長講的,國光輸光光,還好我離職了,沒想到,我的錢才拿一半」、「等政府補助款吧!老板是國光還是政府?都轉官股當公務員好了」、「快離開啊!不然會越來越領不到薪水!即將快過年,會不會年終也沒有了呢?」、「已經收掉南高屏路線,總公司也搬家了,還發不出薪水?」、「財政不好,早晚要倒閉,何不乾脆一點」。
這已經是今年為止,國光客運第三度傳出拖欠員工薪資,調查顯示,國光客運積欠銀行團高達30億元,月開銷逼近3億元,資金鏈瀕臨斷裂。公路總局介入調查後,計畫強制調整6條虧損路線,員工憂心裁員潮,乘客擔憂偏鄉交通斷炊。這波風暴不僅暴露疫後復甦遲緩,更凸顯私營客運面臨高鐵、台鐵夾擊的生存困境。
事件起源可溯至7月20日,國光本該發放薪資卻延至22日,員工控訴這是半年內第二次欠薪。員工投訴保全公司撤離、車輛斷料、班次減少,疑似營運斷鏈。公司內部氣氛低迷,駕駛員「抽班」現象嚴重,導致高峰期乘客等車時間延長。鏡週刊跟進調查,揭露國光欠銀行團30億元,月營運開銷逾3億元,雖勉強打平收入,但現金流嚴重不足,無法應付日常支出。
國光客運創立於1955年,長期壟斷台灣公路客運市場,擁有逾500條路線、車隊規模超過1,000輛,員工近2,000人。疫前年營收逾百億元,但COVID-19爆發後,乘客銳減逾30%,復甦遲緩。高鐵及台鐵捷運化競爭加劇,離峰時段一班車乘客不足5人,虧損路線高達20%。今周刊分析,補助金延遲撥款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政府補助僅佔營收10%,遠低於疫前水準。
7月22日,公路總局緊急介入,召開會議要求國光補發薪資並補休。局長表示,已確認欠薪事實,將強制調整6條虧損路線,預計11月底公布名單,盼改善財務結構。國光回應,資金調整階段已補齊薪資,營運正常,但拒絕透露債務細節。公視新聞引述員工匿名爆料,「保全失聯、車輛缺油,感覺隨時要倒。」新頭殼報導,類似危機非首例,2024年國光曾因疫情補助爭議延薪,員工士氣低落。
危機擴大至8月19日,國光計畫停駛14條虧損路線,影響偏鄉如花蓮、台東偏遠山區,乘客轉乘選項有限。經濟日報估計,停駛將導致年損失5億元,員工恐面臨減班或裁員。公路總局強調,將監督轉型補助,確保公共運輸不中斷,但員工擔憂,「欠薪已成常態,誰敢留?」
這波危機折射台灣客運業困境。私營客運佔比逾70%,卻面臨油價上漲、人事成本年增5%、乘客轉高鐵趨勢。交通部數據顯示,2025年公路客運乘客量僅疫前80%,虧損企業達3成。國光作為指標企業,其命運牽動產業鏈,供應商已傳出催款壓力。專家分析,若無政府紓困,更多客運恐跟進倒閉。
面對質疑,國光董事長林繼山低調回應,「正積極尋求資金,感謝公路局支持。」公路總局承諾,11月底前完成路線調整,同時推動「客運轉型補助計畫」,預算10億元,助企業轉型電動巴士或觀光路線。員工則透過工會發聲,「欠薪解決了,未來呢?我們需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