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大第4支科研火箭「淡江二型」發射!射高7公里 航電驗證成功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太空科技實驗室」研製「淡江二型」火箭,今(23)日6時46分於國科會所屬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發射升空。「淡江二型」推進13秒、達最高點的飛行時間為38秒,估計射高超過7公里。飛行過程中,航電系統穩定即時傳輸火箭資訊,符合任務目標。計畫主持人、淡江大學航太系王怡仁教授開心地表示,航電系統成功即確認可以往姿態控制方向前進,他為團隊感到驕傲。

請繼續往下閱讀….
淡江大學「太空科技實驗室」研製「淡江二型」火箭11月23日於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飛試。(圖/翻攝自TASA官網)

為培育國內運載火箭人才,國科會責成國家太空中心(TASA)辦理科研火箭研發計畫,委由學研界研製科研火箭,並透過飛行測試、驗證,推進國內火箭科技發展。

淡江大學自2021年起投入科研火箭研發計畫,先前已發射「淡江一型」、「Jessie」、「Polaris」火箭,此次「淡江二型」採用「Polaris」引擎,打造長222公分、直徑14公分、重量52.3公斤、推力2765牛頓、總衝26000牛頓.秒之科研火箭,搭載新一代航電系統,以強化航電通訊與遙測性能。

計畫主持人王怡仁說,「淡江二型」是淡大研發系列火箭的第4支,每次驗證目的都不同。第一次「淡江一型」驗證推進系統,第二次「Jessie」驗證複材強度,第三次「Polaris」驗證減震系統。而系列火箭目標往發展姿態控制發展,因此透過「淡江二型」驗證航電系統的表現能力。

今日火箭飛試,「淡江二型」推進13秒、達最高點的飛行時間為 38 秒,依最後一筆回傳數據估計,射高超過7公里。後因高度超過傳輸極限,再無資料更新。王怡仁說,團隊設計製造的航電系統在高速與強烈震動環境下能穩定即時傳輸,值得驕傲。

指導教授之一、淡江大學航太系教授歐陽寬表示,淡江大學執行多次火箭研製計畫、技術逐步提升,從追求射高,到設計科學酬載、發展能穩定傳輸的航電系統,已經看出學生越來越專業、進步有目共睹。航太系蕭富元教授補充,未來團隊將持續推進箭身滾轉控制、火箭分節與空中二次點火等核心技術,而其發展皆以穩定可靠的航電系統為基礎。

航太系主任洪健君教授強調,火箭研發是一項高度整合的系統工程,仰賴多領域專業的合作。這次「淡江二型」的完成,由各領域專長的教師帶領「太空科技實驗室」學生所完成。「太空科技實驗室」的成員全都是大學部學生,就落實「將航太科技教育向下紮根」的教育目標而言,更顯意義。

淡江二型團隊合影。(圖/翻攝自TASA官網)

太空產業近年蓬勃發展,太空產業鏈包含衛星製造、太空運輸、地面設備、衛星資料應用四大領域。為補足台灣太空產業鏈中「太空運輸」的缺口,TASA已在行政院國科會的政策支持下,啟動入軌火箭研製計畫,並透過持續支持學界執行科研火箭計畫,提升學界研製火箭能力、並進行人才培育。

為使國內學研界有合法安全的火箭發射場域,國科會於屏東旭海設置的「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由TASA辦理審查使用申請及營運管理。啟用以來,成為台灣科研火箭的主要試驗場域。至今共完成12次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包含陽明交大HTTP-3A S2、Asfaloth、SSTO、Asfaloth-2025、成功大學兩節式混合火箭、AfterLight 1、逢甲大學的SHSR-Aero1、SHSR-Aero2,淡江大學「淡江一型」、Jessie、Polaris、及今日的淡江二型。

王怡仁 國科會 太空科技實驗室 淡江大學 淡大 淡江大學航太系 TASA 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 國家太空中心 航太系 火箭 航電 太空計畫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