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前校長張俊彥今日辭世 10/12也是他的生日

記者葉立斌/綜合報導

台灣半導體界先鋒、交通大學前校長張俊彥博士於今(12)日凌晨辭世,享壽81歲。 今天同時也是他的生日,交大對此表達緬懷。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交通大學表示,張俊彥為台灣本土培育的工程人才,在戰後艱困的環境中成長, 於交大電子研究所求學,1970年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國家博士, 是台灣光復後培養出的第一代最傑出的學者和教育家。 在當時研究資源極度匱乏的年代,他仍與研究團隊做出雷射、 電波發射台、以及國內第一顆電晶體, 並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第一篇半導體論文。

▲1965年我國成功製造第一批雙極性矽平面電晶體研發團隊。左起郭雙發、湯敏雄、張俊彥、夏禮中、張瑞夫博士、吳清斌。(圖/交大提供)

交通大學表示,張校長自1960年起鑽研半導體,並於1964年與張瑞夫、 郭雙發先生籌設建立國內首座半導體研究中心, 成為亞洲頂尖先進矽平面技術之先鋒; 並於1990年成立國家毫微米實驗室(NDL), 培育尖端人才發展我國半導體產業並開創先進技術, 奠定了今日台灣世界級半導體產業的基礎。 張校長獻身電子研究將近一甲子,培育了無數傑出門生成為我國電子與資訊產業的先鋒及中堅。 由於他的貢獻, 也使他成為台灣國家博士中第一位獲選為美國工程學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外籍院士,也因為他的當選, 中華民國國旗一直掛在美國工程學院的正廳直到今日。

▲張俊彥校長為台灣光復後培養出的第一代最傑出的學者和教育家。中華民國第一位國家博士,並且是第一位國家博士被選為美國工程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外籍院士。因為他,台灣國旗一直掛在美國工程學院的正廳直到今日。。(圖/交大提供)

交通大學表示,張校長一生奉獻交大,曾擔任電物系系主任、研發長(1987- 1990)、工學院院長(1990-1994), 首創電機資訊學院並擔任首任院長(1994-1995), 後擔任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主任(1996-1998), 並於1998-2006年期間擔任本校校長。治校期間, 張校長積極邀請高科技產業領導人支持推動校務發展, 充分利用交大與科技產業的良好關係, 推動各項學院間的研發及教學合作。

他期許交大成為亞洲的MIT, 擔任校長期間建立自由多元的學術環境, 鼓勵師生狂想及提出狂點子, 創造智慧並將有用的智慧財產移轉至業界以支援產業成長。 任內成立生物科技學院、客家文化學院、推動台南分部之建立。 他極力推動師生注重人文藝術邀請雕塑大師楊英風改善校園景觀, 將交大理工起家之形象,轉型為人文藝術並駕齊驅, 為交大成為一所完全大學奠定基礎。 他也將長年擔任企業顧問之所得,投入交大校務基金, 至今已逾新台幣一億餘元。

▲交通大學前校長張俊彥在畢業典禮上致詞。(圖/交大提供)

張俊彥 交通大學 前校長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