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被消費者遺忘的新園芹菜管 8旬阿婆堅持種種植

面積只剩30公頃的屏東新園鄉芹菜管,是快被消費者遺忘的新園農特產,由於需清晨趁著露水未退時採收,年輕人不願意種植,但80多歲的黃春美仍堅持種植芹菜管,保存這道美味。

過往的歲月,只要在12月至隔年3月,走進新園鄉烏龍村,幾乎可以看到家家戶戶門口堆滿芹菜管,大伙坐著挑洗、捆綁的畫面。近幾年,這樣的新園風景越來越難見,至今,稻米、紅豆和豆薯面積已超過原是面積最大的芹菜管,但新園鄉仍以芹菜管為新園的代表特產,今年台灣燈會就打造了個大大的芹菜管花燈車代表新園。

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說,新園芹菜管在60、70年代面積曾達上百公頃,現在不到30公頃,由於氣候及土壤因素,新園的芹菜管較其他地方青脆肥嫩,但因為種植費工,需要清晨露水未退時採收才能有鮮脆口感,許多年輕人都不想種,姚志旺讚許黃春美對芹菜管的用心。

黃春美感嘆說,「很厚工」,每天清晨3時許就得到田裡,趁著清晨露水未退時採收,芹菜管才不易老化,也最鮮甜清脆。另外,有時天氣太冷還得替芹菜管覆蓋棉被,以免採收下來的葉片凍傷。

▲屏東新園鄉80多歲的黃春美(左2)堅持種植芹菜管,保存這道美味。(圖/中央社)

黃春美對芹菜管有特殊情感,無法忘懷,也無法放手。她說,曾經維持家中生計來源,雖然身體漸弱,仍堅持種芹菜管。

黃春美的女兒周美華說,小時後最不喜歡芹菜管,因為記憶中冬天清早就要被叫起床幫忙,現在則因為母親年紀大了,而且請不到工人,只好自己下田幫忙。周美華嫻熟栽種和管理技術,讓芹菜管能夠挺直保持高價位、翠綠的芹葉隨風擺曳,也讓新園傳統的農村風景不要消失。

新園農會推廣部主任李季珍說,新園鄉芹菜管主要種植在烏龍村一帶,每年10月種植,12月到隔年4月份是採收期。除了要清晨起來採收讓年輕人視為畏途外,芹菜管有輪作障礙,栽種過芹菜管的田,可能要輪4-5年以後才能再種,所以種芹菜的農民經常要易地而種。

李季珍說,芹菜分為細梗及粗梗,細梗為配菜調味,粗梗就是芹菜管,直接炒煮花枝、魷魚等海鮮或肉絲,美味十足。因芹菜管需要冷藏運送,新園的芹菜管一直都只銷售高屏地區,沒有運送到中北部,也因為種的人變少了,連種子也要自己留種源,外面買不到。在全台灣,新園鄉還是芹菜管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

©中央社
姚志旺 黃春美 李季珍 屏東 芹菜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